贵州纳雍举行手工制茶技艺大赛 传承非遗工艺

发布时间:2025-09-07 点击:3
英德茶叶网讯:滋养、甘甜、幽香,还带着丝丝缕缕的情韵,这是上等茶好茶的代名词。那么,好茶佳茗是怎么调制出来的呢?除生茶嫩芽质量佳外,还需哪些步骤,哪些技艺深加工,才能制成馨香“丝丝缕缕拂面来”的上品佳茗呢?
近日,笔者在纳雍县含露香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毕节市手工制茶技艺大赛”上看到这样的一幕:为了维护和传承手工制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全市茶叶加工技艺水平,弘扬昌盛茶叶文化,由毕节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农委和纳雍县联合举行的手工制茶技艺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区县十支代表队33名手工制茶师参与。
竞赛现场,每位制茶师面前,摆放着一口洁净的铁锅,一个簸箕盛放着刚采摘的新茶。在主持人还未宣布竞赛开始之前,制茶师们或静坐养神,或擦洗铁锅,或整理嫩茶叶,或调整锅温度……总而言之,都在为这场庄严的竞赛做预备。
一旦得令,茶叶下锅,双手并进,翻炒、杀青、整形、干燥,这一人一锅一双手的世界里,无论外界怎么搅扰,都无法涉足一二。一些选手也与旁人交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制造出上品佳茗,来自织金的代表队就是如此,其中一名参赛队员一边翻炒茶叶一边和旁人聊天,还即兴背诵一首制茶诗歌:丝丝缕缕拂面来,朵朵簇簇迎眼开;春风化雨明前茶,都是我辈山上摘。杀青初烘再摊晾,整形足干入市卖;一撮一杯皆甘苦,到君案头须等候。
说到手工制茶,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工制茶师傅生活的真实写照,伴随着现代机械化茶叶加工器材的出现以及更新,而渐渐消隐于历史的身后。曾经的生活记忆又在这里重演,面对众多的制茶高手,谁可以技高一筹,夺得桂冠,拭目以待。
据了解,在纳雍县含露香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茶车间里这场氛围热烈的手工制茶大赛,其竞赛项目包括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红条茶和手工乌龙茶四个,手工制茶师按竞赛要求炒制好茶叶后,将由7名评茶专家进行评审,优秀选手还将代表毕节参与2015年贵州省第四届手工制茶技艺大赛。
在一切人将目光凝视于十口铁锅、十双巧手、十位能人的车间里,随着茶叶水分渐渐少去,茶香也扑面而来,飘散在车间里,环绕观众和选手四周。为什么手工制茶能达到如此奇效?一旁观看的人们不由疑问?
是的,关于没有亲身手工制茶或是用机器炒茶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就像一则传奇,太不可思议。参赛代表赵祖杰说:“第一次如此逼真地感受茶香。”的确,由于机械制茶时间短、成品干茶外形大小匀称,茶商次要选择机器批量制茶。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追求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传统手工制茶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传统手工制茶价格也逐渐压过机械制茶,传统手工制茶工艺也因而得以传承,这无疑赋予了毕节茶叶愈加浓郁的文化底蕴。
评茶专家聂宗恒说:“要加工出真正的极品好茶,还是要手工,特殊是十分熟练的手工工人。他们能使茶叶在内质和香气上更佳,远高于机械化加工的茶叶,当然了,还可以让消费者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我国茶文化,关爱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