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机械制茶出如今清朝
发布时间:2025-09-05 点击:221
我国的种茶、制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时间以来,我国各种制茶的方法,都是运用人工或手工的方式进行,靠人力及依据人的经历来炒制各种茶叶,直到清代,我国才引进外国机械器材,成立制茶公司,这是我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自唐宋以来,我国手工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持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朱元璋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步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清代末期,中国初次组织茶叶调查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调查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造技术和方法。而在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在清代运用机械制茶后,直到今日,有些过程机械替代了人工,但一些高级茶,有些部分还是需用人工进行,虽然人工制成的茶有其优点,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无法更大规模、让更多普通人从事制茶工作,更重要的是人工制茶标准控制难,稳定性差。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我国制茶的技术,不是用文字或学理可以完全说清楚的,是一门既灵敏又深奥的学问,一个经历丰富的茶师,是相当难得的,这恰恰限制了制茶标准的控制和质量的提升。同样,关于我国的许多优秀的技术,差不多全部靠人工完成,其工作方法和教授方法,也是靠人的经历和口口相传,并不能构成标准化、流程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产品的质量更多靠人的技术和经历来控制。再如,我国传统中医技术、烹饪技术等,都是如此,也正由于此,这些行业必需靠特别的人才来支撑,像中医,必需靠有经历的人才来治病,而不是像西医那样,经过仪器、检测手段、化学药品等来给人治病,而不是完全靠人的经历来施行;同样,正由于中国靠个人的烹饪经历和技术来提升饭菜口味,使我国的餐饮店的复制才能十分差,而西方,靠精密化的管理标准和方法,使其餐饮店十分容易的异地复制,也正为如此,国内能开遍全国的餐饮店十分少,而开遍全国的餐饮店都是洋品牌一统天下。
经过一个制茶技术,透析出我国传统的技术比较差的可复制才能,正是由于可复制性差、靠人的经历和手工来控制工艺质量标准,才使得这些产业不能与全球先进的国家接轨,更是无法使这些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董兴宝(作者系颐杰鸿泰狮子湖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