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人喝茶 也见其性格特点
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7
好茶网讯:城市在转型,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有增无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茶自然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茶在中国已不仅是一种饮料,而是附带着深厚的文化。佛山虽非茶叶产区,但市民对茶的热衷,丝毫不弱于珠三角其它地区。本期文化周刊将细数佛山人与茶的故事。
茶饮
广东人喜欢喝茶,就如湖南人喜欢吃辣椒,都把它当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佛山人爱喝茶,是地域文化使然。
根据佛山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数据,2013年在佛山注册的茶馆约有1800家。如今,数量就更多了。
佛山人与茶的渊源,其实有数百年历史。
清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记载:明初,南海西樵“岁食茶业与植桑衣我”,靠种茶、种桑养蚕出卖茶叶、蚕丝来生活。
西樵山种茶始于唐代,开拓者是晚唐诗人曹松。他早年屡考不中,后南游到广州,隐居在西樵山黄旗峰黄龙洞中。因见西樵山泉清土腴,甚宜种茶,便千里迢迢跑到浙江,从友人陆龟蒙处取得被列为贡品的顾渚茶种赠洽山民,教他们栽植采制之法。
从此,西樵山成了岭南最早的产茶区。随着樵茶的名气日盛,当地种茶也就愈见兴旺。史书记载:“樵茶甲南海,山民以茶为业,鬻茶而举火者万家。”可惜,到了清光绪年间,西樵山的种茶业随着我国茶业的失败而开始衰落。
佛山市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师曾志彬表示,历史说明佛山人与茶是有一定渊源的,佛山人对茶也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加上佛山自古是一个手工业城市,手工业艺人劳作后需要喝茶解渴,如此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加深了茶的底蕴。
佛山人爱喝什么茶,爱去哪里喝茶,都经历过一番变迁。
佛山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李连军表示,一直以来,佛山人比较偏爱普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铁观音在佛山盛行,传统的普洱茶一度受到冲击。2003年前后,铁观音渐渐淡出佛山市场,普洱茶重新回归主流,并伴以黑茶、英红等小众茶。
作为曾经的茶叶集散地,绿茶也曾成为佛山主要的消费茶类。但时过境迁,佛山人爱喝的茶由绿茶、红茶转而为没有固定倾向,所以佛山人对于新品茶,往往愿意一试。
据国家级高级茶艺师黄华燕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老佛山多数去茶楼、酒楼喝茶,而且喝的是大壶茶。1990年代以后,普澜路上开出了佛山第一家专门的茶艺馆——山泉茶馆。从1992年至2000年间,佛山先后诞生了竹韵茶园、敦煌茶馆等六七家茶馆。到如今,佛山的茶馆更是遍地开花。
佛山人喝茶,也见其性格特点。
“佛山人以前喜欢在芳村茶叶市场买茶,喜欢挑大牌子的茶;而现在倾向于认定了一种茶以后会在专卖店购买,更注重茶的品质。”李连军接着告诉记者,外来茶文化对佛山人的饮茶习惯也有所冲击,比如潮州功夫茶,安徽、苏杭一带绿茶产区喜用玻璃杯泡茶的习惯、宜兴紫砂壶的引入等等,从中也能看出佛山人包容开放的性格。
而在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黄英看来,务实低调的佛山人,喝起茶的风格也是两个字:低调。她发现,许多茶友爱收藏茶叶,所藏的茶叶数量以仓库来计算,但即使数量巨大,也极少拿出来炫耀。相比于有些地方的茶市炒作,佛山人则爱实实在在地喝茶与收藏茶。
茶会
在佛山,喝茶的人多,茶会的空间自然也多。来到佛山,就会发现茶馆多过咖啡馆,这固然是城市历史底蕴的反映,也是茶文化长期浸淫的体现。
“佛山人喝茶的大环境在变,喝茶的方式也在变。”黄华燕表示,佛山人以前去茶楼、酒楼喝茶,到现在可以去茶文化生活馆、艺术馆、会所喝茶,市民多了许多新的选择,越来越多人懂得品茶,重视茶文化,喜欢参加茶会雅集。
在传统的茶馆中,茶友们可以在里面吃饭、饮茶。而在一些新兴的喝茶场所,
则可以学习茶艺与插花、焚香,还可以看书、赏画,甚至可以组织诗词会,是一个茶及相关文化的综合空间。如今,佛山正有越来越多茶友选择这样的地方进行交流。
交流的形式有的轻松,也有的十分正式。黄华燕介绍,在较为正式的茶会上,会焚香、挂水墨山水画、针对不同主题提供插花艺术。有的还要求茶友不能喷香水、不吃辛辣食物、保持安静、盛装出席等。
茶学系出身的曾志彬认为,现代的茶会与古时一样,都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平台。历史上,文人墨客常爱邀约好友相聚一起品茶、读诗、作画,“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这样的潇洒闲适,读来令人怀念。诗词鼎盛的唐宋时期,咏茶诗大批涌现,陆羽的《茶经》问世,杜甫、李白、白居易也均有咏茶的佳作。
时代变迁,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但近年来慢生活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令很多人开始有兴趣坐下品茶、聊天、赏乐,茶聚时人们往往同时会进行艺术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接。
目前在佛山,民间茶会的组织者有大型团体,比如佛山茶文化促进会,有14个国家一级评茶师,每月定期在佛山市图书馆举办一场品茗会,不定期举办小型培训班,帮助市民了解和鉴别茶。另一家为佛山茶叶流通协会,有会员单位800多家,已举办过“古道禅茶”文化节、“佛山市中国第二届茶文化节”、“广东省佛山市全民饮茶日”等活动。
此外也有一些自发成立的小型团体,比如以陶艺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圈子,茶友会自己动手做陶质茶具。还有一些小团体会在喝茶之余,赏玩沉香、和田玉等。
茶境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所谓“清福”,即喝茶的那份闲心和从容。
的确,在日常的饮茶之外,存在一个注重茶的精神内涵的世界。
佛山人喝茶的境界之高,有例为证。市民梁大强在参加“广州论茶”全国总决赛时,曾凭着一条“灵舌”,从70种茶水中明辨茶味,击败了72名选手成为“饮茶状元”,还赢回了一辆宝马车。
事后他表示,喝茶给他带来的最大收益是,“品茶中涩苦甜甘,能领悟到很多的人生道理。”喝茶越久,就越能品味这茶中的心境,相比之下,名利都不甚重要了。
孙淑兴在佛山经营茶叶和餐厅生意已经十数年,他说,这十多年来佛山人的喝茶热情不断高涨,从传统的“一盅两件”发展至如今的品茶爱茶,人们聚集在高雅的茶馆,在品茗之外,阅读传统典籍、把赏古玩、写诗作画,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心灵的滋养,造就平和喜乐的心态,“这种生活方式,令人十分留恋。”
随着茶文化在大陆的复兴,人们在喝茶时越发追求一种内心意蕴与外在表达的和谐统一。
由此,台湾盛行的茶席美学如今也来到了佛山。
所谓茶席,是台湾茶人在探索本土茶文化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功夫茶、日本煎茶道和席文化,受中国画卷等传统文化影响而成的产物。茶席讲究整体布局的协调性,杯与托、花与画、炉与水方之间的平衡与纵深,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把握这种协调,需要茶席设计者长期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学习与体悟,才可能游刃有余。
茶席设计师陈禹已在佛山定居多年,近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佛山人对茶文化的关注。“茶席是茶人通过器物对茶事过程审美情趣的表达,其中所体现的内敛安静气氛,与佛山人低调务实的性格也颇为契合,因而茶席美学也逐渐为佛山人所接受。”
“佛山茶友藏龙卧虎,眼力很高,我精心设计的茶席,他们往往能看出些门道来。”陈禹感慨。
十年前,也许还有佛山人不懂喝茶为何要用紫砂壶,但十年后,佛山人从追求茶汤的口感到寻找合适的茶具,再慢慢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完善自我、美化生活。
从喝茶这个简单的动作去体悟个人存在的价值,也是一种修为。
撰文/佛山文化周刊记者 龚瑜 见习记者 苏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