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探讨宜兴紫砂壶的工艺造型
发布时间:2025-08-28 点击:8
某些成名紫砂大师实在是太忙了三四个月做一把壶已属高产但市场需求量大多年来,宜兴紫砂因未过分受“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而深受古今文人雅士的青睐。究其原因,除了它和中华茶文化息息相关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自身具有灵魂性的文化品格,而紫砂的造型则是这种文化品格的载体。所以,继《高档紫砂料是怎样“炼”成的?》(见延伸阅读)之后,我们和长期从事紫砂艺术的研究、设计与创作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斌共同探讨一下当代宜兴紫砂的工艺造型问题。
记者:我们知道,紫砂壶在存世的各种器皿中造型最为丰富,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誉。那么,面对这些丰富的传统造型,当代紫砂人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呢?
李斌: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设计理念与风格在紫砂壶的创作上进行碰撞、交融,诞生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造型种类,像仿真系列(皮包壶、轱辘壶、仿真竹节壶、仿真树木壶等)、甩壶系列、现代构成壶系列及陶艺壶系列等。装饰技法方面有绞泥装饰、镶嵌泥装饰、冰纹装饰、图纹装饰、泥绘、堆塑装饰、挂彩装饰、镶金银丝珠宝木等。这些新的造型装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紫砂壶的创作空间,也为紫砂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谈到紫砂造型的创新,时下有一种现象令人费解:有些标新立异的紫砂艺人走入了“创新绝对化”的歧途,制作出了不少“中看不中用”的紫砂壶。然而要知道,紫砂壶是和中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忽视实用性无疑是在削弱紫砂壶的文化功能。您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设计专业,对古今紫砂器的造型有系统全面的研究,如何看紫砂的“创新绝对化”问题?
李斌:传统艺术紫砂壶的构成理念是在固守壶的功用不变之前提下而进行的艺术装饰。传统是历代创新汇流而成,而创新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有的是革命性突变,有的则是渐进性改良。近年来,一些陶艺家和学院师生直接参与紫砂壶创作,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新一代紫砂从艺人员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变化,使得紫砂壶创作出现了新的潮流。如一些紫砂艺人用紫砂泥捏制出传达主观审美和内心感受的壶艺作品,并通过现代意识融入传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壶体造型,人们称之为“紫砂陶艺壶”。它将为“海纳百川”的紫砂壶增添新的形式和情趣,蕴涵丰富的内容。再如以紫砂五色土为原料和运用打泥片、镶接成型的手工技艺创作的现代紫砂陶艺也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它既有质地美,又有装饰美,只不过是在造型中融进了新的理念,巧妙地联系器物的里外空间,将重功能的传统紫砂壶,演化出一种具有鲜活生命且能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纯粹陶艺,显示出混沌而清明、抽象又具象的形体。此时,壶的使用特性不再是第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