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津卫的饮茶传统
发布时间:2025-08-28 点击:12
乌龙茶哪家好 细数津卫的饮茶传统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茶虽排名靠后,却是很多老天津卫们最离不开的喜好。
天津人喝茶讲究口儿,那您知道这口儿里有什么学问吗?放眼全国名目繁多的品种,您知道哪种茶是咱的心头肉百十来年长久不衰吗?您又知道咱天津的妈妈例儿里关于茶的门道吗?
萝卜就热茶 就好这一口儿
萝卜就热茶 就好这一口儿天津人喝茶的精力可能比不过成都人的龙门阵,凑几个人喝个茶能喝大半天。
天津人喝茶的功夫可能比不上广东人的早茶、下午茶,一天能吃不停饮不尽。
但天津人也喝出来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讲究,特别是上了点年岁的老天津卫更是嗜茶如命。
天津人饮茶讲究口儿,口儿是嘛呢?说白了就是香气与滋味,这茶口儿应该包括偏好酽茶和热茶,越浓喝得越香,越是烫嘴儿喝得越舒坦。
爱喝浓口热茶的习惯与天津人豁达豪爽、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是相贴合的。
天津人讲究一天三遍茶,喝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早年间的老天津人清晨洗漱完毕,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很多人一早就能喝光一壶热茶。
更有闲居的老人、想找点事由或好热闹的人,顺便到河边遛早儿就直奔了茶馆,如果这早茶没喝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等喝滋润了,吃套煎饼馃子,要么来二两包子,再冲碗茶汤或来碗热豆浆,这才算是泰嗐了,然后才开始这一天的安排。
午茶则一般在午饭后或午睡后,这时候的茶要浓,得着实闷透了再喝,老话儿讲这样能助消化和提精神。
天津人有句老幼皆知的俚语或者说是食俗,叫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现在看来这话里多少有些对医生这行业不尊重和戏谑的成分,不过话糙理不糙。
这俗语中的茶您知道是该嘛时候喝的吗?其实它多指是在晚饭后。
秋冬季天刚擦黑儿,胡同里就传来了小贩卖青萝卜的吆喝声,而这阵子屋里的茶也沏好泡透了,咬口萝卜,喝口热茶绝对是一种享受。
天津近郊沙窝的青萝卜脆甜,富含维生素,佐以热茶让人通肠理气,神清气爽。
正像一则民谣所说的: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其实老天津卫的生活中岂止这三杯茶。
新沏的热茶喝罢,那二卤茶才最让茶客们垂涎,俗称二历儿。
的确,茶的色香味正在此时才达到最佳。
以后茶味逐渐变淡,人称涮卤儿或茶根儿,可会过日子的百姓仍不愿倒掉,非到色味全无才罢。
不过天津大茶庄的茶叶品质上乘,十分耐泡,因此有的女士因嫌浓茶苦,就偏偏喜欢喝三、四历儿的茶,而且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花茶是咱心头肉 喝着闻着都倍儿香
老天津一家颜料庄以《四美茶话》为商标,足见饮茶风尚之一斑现在市面上茶的品种越来越多,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黄茶、黑茶等等,哪怕灌成水饱儿一天都喝不过来。
可选的品种这么多,但卫嘴子们却独爱茉莉花茶。
此茶早年间曾经长期风行市场,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香味柔和,口感醇厚,滋味甘芳,三泡后茶味仍然不减。
老天津茶叶市场的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福建及浙江等地,皖南、皖北的茶胚久负盛誉,苏杭的花窨技术同样是闻名遐迩。
历史上,除了南来的商船往天津输出大量花茶以外,天津的几大茶庄也不断在外驻庄设厂,采办、窨香,以适合天津人的口味需求。
当年,正兴德等老字号茶庄精心选择名产区的茶叶,配制出了名扬四方的花大叶茶。
大叶茶的原茶产于安徽六安等地,叶片肥壮而且吃花力强,改为明火炒制后更是出色,加之独特的窨香工艺,自然成为卫嘴子所好。
人们买茶时习惯以价称呼,比如茶客们喝惯了某种口味的茶,进店购买时便直接说:来斤五块的。
掌柜的明白该给顾客拿什么档次的茶叶。
三元的也好,五块的也罢,这大致就是茶的等级之分。
不同产地的茶叶品质不一,又受自然条件、季节、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质量的差别自然在所难免。
因此,在上柜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拼配,以取长补短,形成相对稳定的等级,然后再以级定价。
天津茶拼配的讲究是很有传统的,茶商一直恪守没有大的市场波动切忌随意提价或降质的原则,否则喝走人们的茶口儿,那买卖可就要倒牌子了。
旧时茶庄将到津的原茶严格按奇、鲜、厚、疲分出三六九等。
具体来说旧时味道奇、鲜、厚重的算奇鲜厚级;稍次为鲜厚级;有底味而不鲜的为厚级;味好但不耐泡的算鲜级;最次的就是疲级。
有的茶庄不惜成本,坚持每天早晨各泡一大壶茶,循序渐进,从低到高,再由高至低,日复一日让伙计们喝,目的是让他们将不同等级茶的色香味深谙于心,即使闭着眼也能明鉴,要的就是店员伙计都得变成行家里手。
您说咱老天津卫的茶庄讲究不讲究?
此外,老天津人中喜欢喝花茶末的也不乏其人,这花茶末是不同等级的茶叶在拼配制作之时产生的特色。
您可别以为茶叶末都是下脚料,上好的花茶末也并不便宜,天津人俗称高末或高碎。
花茶末有很好的溶解性,汤色也较为持久。
嫁闺女陪茶壶套 茶山不洗养起来
民国时期正兴德茶庄的漂亮茶叶罐天津人率真爽直有爱心,对茶的情有独钟也渗透于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天津人好客,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一定要沏茶款待。
取茶时可不能手去捏,要倒在茶筒盖儿上再倒入茶壶。
敬茶时稍弯腰,双手而奉,切忌手摸到杯口,不等茶凉就要给客人续热水,以免有人走茶凉的怠慢之嫌。
续茶只要七八分满即可,因为早年民间有茶半酒满的俗例儿。
续茶以后壶嘴也不能对着客人,否则是失敬。
以前天津百姓不仅嗜茶,对茶壶也是倍加关爱。
主妇们时常要给茶壶缝制个壶套,一是为了护壶,二也是为了保温。
壶套有青布的,更有大红绸缎绣花的,翠鸟绿竹,美观实用。
天津闺女出嫁前,妈妈们再忙也得精心做一两个陪嫁,为的是怕闺女喝凉茶受委屈。
另外,老天津人喜欢买散装茶,回家后马上装入茶筒以保持茶香。
天津人管茶筒习惯叫茶叶罐儿。
那会儿富户人家讲究用景德镇的瓷罐或锡罐,一般的家庭则用马口铁皮罐或竹筒,外观红花绿草的同样好看。
天津人日常喝茶喜欢用直身儿的桶子壶,一天几遍浓茶不断,日久天长壶内自然便生了茶渍,俗称茶山。
这茶山可不能洗,讲究养,年头越深越厚。
外观亮泽,内壁挂满茶山的茶壶是最令老天津卫爱不释手的,在他们眼里这茶山展现着一种饮茶的资历,认为这样的壶更有价值。
据说,有茶山的壶即使不放茶叶沏出来的水都同样颇具香气。
早年间每当明前、雨前新茶上市的时候,爱茶嗜茶的人们都不忍倒掉喝完了的茶根儿,留着干什么用呢?老人们把茶根儿箅去茶水直接加鸡蛋炒着吃,而且还被视为一道好菜。
富户人家则在茶叶初泡的时候就择其嫩芽炒虾仁、烩豆腐吃,鲜美无比。
再有,养花的人还爱用泡过的茶叶浇花松土,这个习俗至今依然延续着。
天津人嗜茶,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
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