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红茶之父”收徒首先“要爱茶”

发布时间:2025-08-24 点击:10
清远英德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陆羽《茶经》种韶州植茶的地区指的就是这里,英德红茶的创始和奠基人之一的袁学培,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老先生不忘初心,坚持下田希望能燃烧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他至今仍在不断学习最新的种植科技,努力寻求创新。
茶树下种豆苗,
用生态方式防治虫害
在英德茶区,八十高龄的袁学培仍“洗脚下田”,在茶场忙碌的身影,让很多年轻茶农心生敬佩。袁学培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奠基者,被誉为英德茶界泰斗,红茶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对外贸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中国茶叶学会、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等10多个部门授予先进个人荣誉。
1993年,袁学培被国务院授于“为我国农业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荣获“新中国六十周年茶事功勋人物”称号。在50多年来的种茶实践中,他创造和建立30多项茶叶技术样板,引进并成功培育“英州一号”名茶品种,主持参与有15项科技成果分别获部、省、市等科研成果奖。
虽然已荣誉等身,袁学培大可以跟同龄人一样安享晚年,但他依然为了“做出当年的好茶”而重新出山。他每个星期四都会从广州的家中赶赴英德,风雨不改,带着徒弟亲自爬上茶山,去观察和照顾茶树苗。当地许多茶农和技术人员,感叹于袁老身体的矫健和对种茶的着迷。
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亲力亲为指导茶农种茶。平衡土壤、空气、水与农事活动,确保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30多个品种的茶树能健康生长。
袁老说,英德红茶一年可产三季,分别为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季长就面临更多的病虫害问题,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生产安全健康的好茶,一直是他多年来致力研究的课题。
茶树下种有豆苗,用生态方式来防治虫害,大量收购了发酵后的牛粪做有机肥,极大地还原当年经典红茶的种植风貌和种植方法。
一生坚守英德茶,
收徒首先“要爱茶”
每年九月、十月,英德茶叶进入一年中最后一轮采摘期,袁学培被徒弟接到茶厂指导制茶。退休十多年后,他在茶叶间忙碌依旧。育茶、种茶、喝茶、爱茶,和茶叶打交道的半个多世纪,从未想过要离开这行。回想一生坚守,青丝变华发,他笑说,“茶以外的行业都不想干”。如今他的几个儿女也都在英德工作和生活。
茶农后代丘炜南,也就是袁学培在英德收的学徒——对收徒的考核标准,袁学培提得最多的是“要爱茶”。
丘炜南曾经也为了生计远赴东三省务工,在2011年回到家乡,2014年以“30多岁高龄”拜师,每天跟着袁老上山。茶园复兴的这几年,也是丘炜南人生最为精彩的几年,从一个对茶行业近乎无知的人,到2016年摘取当地茶工艺加工比赛第一名的桂冠。现在的他不仅是当地茶农口中教育孩子的转型成功典范,也受聘于一家大型茶企担任加工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