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度高甘之源2016年新会柑普茶品评

发布时间:2025-08-10 点击:9
【 评茶】近年来,柑普茶市场火热异常,知名品牌如大益、澜沧古茶、宝和祥、润元昌、岁月知味、甘之源等茶企纷纷推出自己的柑普茶产品。融合了两大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柑普茶,以其讨喜的外形、厚实的内质、丰富的保健功效征服了广大消费者,深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为何柑普茶能如此火热呢?它的口感又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通过一款甘之源2016年的新会柑普茶来了解一二,因其体态娇小,采用青柑阶段的柑果加工而成,被消费者们称为小青柑。
基本信息参考表:
甘之源2016年新会柑普茶
品牌 甘之源
年份 2016年
工艺 柑普茶
产地 广东省·新会地区
选料 大叶种晒青毛茶+小青柑
包装 小袋包装
净重 500g±5g
>一、包装·赏析
这款来自甘之源的小青柑产品,采用了圆罐包装,拿在手上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较为厚实。橘红色的色调也符合柑普茶温润的特点,送礼更显喜庆。
圆罐包装,橘红为主色
二、干茶·鉴赏
打开包装之后,这款小青柑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可以看到,这款小青柑形态较小,色泽青褐偏深,茶叶条索紧细显毫,色泽乌褐稍润,净度尚可,尚匀整。靠近细闻的时候,有轻微的焦感,可能和干燥时温度偏高有关。
形态娇小的小青柑
三、内质·品评
为了让此次品评更加客观公正,我们采用白瓷小盖碗作为冲泡的主要器具,容量约为110ml。这款小青柑单颗的重量约为10g,我们采用整颗冲泡的方式,因而省去了称重的环节。
品评准备
醒茶阶段:10s/100℃
考虑到茶叶条索稍显细碎,我们采用了快进快出的醒茶方式。醒茶阶段的茶汤,色泽橙红欠亮,稍显艳丽的感觉,柑果的香气较为明显,还有轻微的焦感。
醒茶阶段茶汤图
一到三泡:5s/100℃,5s/100℃,5s/100℃
在醒茶的过程中,茶叶已经充分受水,因而前三泡的浸泡时间都比较短。这几泡的茶汤,汤色红浓稍亮,油性尚可,香气充足,以柑果的香气为主,顺带着茶叶的甜感;入口的滋味较为顺滑,滋味醇和,稍苦,有生津感。总的来说,这几泡的茶汤香气较为富足,柑果与普洱熟茶的融合度较高。
1-3泡茶汤展示图
这个时候的叶底,柑皮已经从干枯逐渐恢复到饱满的状态,色泽青褐油润。茶叶的展开程度较高,色泽乌褐油润,二者的香气较好得结合在一起。
三泡以后的叶底图
四到六泡:7s/100℃,10s/100℃,15s/100℃
随着冲泡的进行,这款小青柑在四到六泡的时候,呈现出清晰的特征。这几泡的茶汤,汤色红浓较亮,油性充足,果香有所减弱,但更加清晰,加之熟茶提供的甜香,呈现出令人舒服的状态。茶汤入口顺滑,滋味较为浓稠,甜感开始凸显,带汤香充足,有清晰的酸感,但味蕾并不排斥这种感受。
4-6泡茶汤展示图
浸泡了六次以后,柑果的颜色转为偏黄褐,茶叶占据了大半个盖碗,这个时候的叶底,果香清晰自然,和茶叶的香气融合在一起。
六泡以后的叶底图
七到八泡:25s/100℃,35s/100℃
如果说四到六泡很好得体现了柑果与茶叶的融合度,那么七到八泡则诠释了这款小青柑的温和气息。这两泡的茶汤,汤色橙红透亮,果香清爽自然,滋味甜醇,顺滑,甜度充足,柑果与茶叶的融合充分体现在带汤香中,尽管滋味有所减弱,却呈现出不一样的茶汤风格。
7-8泡茶汤展示图
四、叶底·鉴别
通过叶底,我们可以看到,小青柑的果皮青褐油润,展现了充分的活力感;而茶叶的条索尚完整,色泽乌褐较润,弹性尚可。综合来看,是一款选料精细,搭配合理的小青柑产品。
叶底图
总结:通过较为细致的品评过程,相信大家对于甘之源2016年的新会柑普茶有所了解。在品饮的过程中,充足的香气、较高的融合度、较强的生津感是这款小青柑产品的特别之处。较高的融合度使得这款小青柑产品很好得体现了柑普茶的品质特征,想了解柑普茶的朋友们,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不妨一试。
随着柑普茶市场的逐渐成型,茶企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从柑果源头到加工工艺,从普洱茶精细选料到加工细节的把握,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随着源头市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如何规范柑普茶的产品标准、如何引领消费者正确认识柑普茶成了茶企们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