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趣说——阳羡茶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5-08-10 点击:7
宜兴濒临太湖,层峦叠嶂,风光绮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不少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饱览了宜兴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不忘沏上一杯“阳羡茶”(前身碣滩茶)来品尝-番。阳羡泡出来后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堪称茶中佳品。
“阳羡贡茶”(前身碣滩茶),产自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阳羡茶”(前身碣滩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唐,但早在唐代以前,碣滩周围几十里就有茶树的自然群落。据说一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李日的妃子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滩,品尝到碣滩茶,觉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便择其佳制,带回京都。唐睿宗赏赐众大臣品尝,皆交口称赞。此后,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监制。以后渐渐传到了日本和印度。到明清时期它又被称为“辰州碣滩茶”。
关于碣滩茶,民间流传这么一段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碣滩山下住着父女俩,老爹七十有八,身板硬朗。女儿年方十八,模样俊俏。传说老爹终身未娶,六十岁那年在滩边捡到一个女孩,他视若珍宝,天天煮粥当乳将她喂大,人们管这囡叫“捡妹”。老爹一辈子在碣滩码头摆渡,结识了很多“船古佬”,他们常在家里歇脚,因无茶叶,只能将米炒焦,然后用开水冲之而喝,倒也是清火解渴。“要是有杯香茶待客多好啊!”父女俩经常这样想。一天夜里,捡妹睡梦中迷迷糊糊来到碣滩山坡,发现山顶上有一块坪,坪里长着一些似竹非竹,似草非草的绿树,有几个穿红着绿的姑娘,说说笑笑,在绿蓬丛中穿梭。捡妹正欲上前施礼,一团云烟飘过,姑娘们便无影无踪了……
次日清晨,她好奇地提着篮子上了山。她踏荆踩棘走到溪的尽头,攀藤附葛爬上坡的险处,正愁无路可行,突然,从刺蓬里蹿出一只白兔子,她追着白兔跑,跑着跑着,眨眼间,白兔钻进了一个岩洞,她也跟着进去,出了洞,她一下子懵了,白兔不见了,只有云雾在眼前飘荡。弯腰细看,发现自己已到了梦中的草坪里,一范范青翠欲滴的小绿树,张着嫩尖,伸着细叶,仿佛在向她致意,她高兴地一朵一朵摘了起来……篮子装满了,她笑着唱着回家了。经过炒焙,茶叶制好了,捡妹泡了-杯端给老阿爸,顿时满屋飘香。老阿爸品一口,拍手叫绝,连连称好。后来,客人们喝到捡妹泡制的茶水,无不赞扬。
捡妹发现好茶的事很快被-一个财主知道了,财主带人“请”捡妹去制茶,捡妹不甘心好茶被财主霸占,手提茶壶便跑,财主和家人随后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捡妹将茶壶朝后掷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茶壶变成了一座山(即今碣滩南面的银壶山) ,将路堵住了!财主气急败坏,只能望山兴叹。从此,捡妹再也没有回来,但是,她采过的茶树却越长越葱笼;碣滩人也学会了制作茶叶,他们制作的茶叶也越来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