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红茶的茶汤,不是越红就代表品质越好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9
红茶性温,适宜大多数人饮用,因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因为对红茶了解得不够,很多人在选择红茶时,总会被有些商家的片面宣传所误导,常在饮用红茶时产生一种困惑——红茶的特点是“红汤红叶”,那么,是不是红茶汤色、叶底越红越好,越红越有营养价值呢?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多种色素物质,对茶叶品质特点及不同茶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正是由于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色素,使红茶具有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那么,是不是使得红茶的茶汤呈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越多,茶汤越红,就意味着红茶的品质越好呢?其实这有一定的误区,红茶的形成有三个色素是比较重要的,除了茶黄素和茶红素,还有茶褐素。
茶黄素含量越高,茶汤明亮度越好
茶黄素是红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一类色素,含量占红茶固形物的1%~5%,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茶黄素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红茶“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含量愈高,汤色明亮度越好,呈金黄色;含量越低,汤色越深暗,与咖啡碱、茶红素等形成络合物,温度较低时呈现乳凝现象,是红茶茶汤“冷后浑”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黄素的含量高低,也直接决定了红茶滋味的鲜爽度,其含量的高低与叶底亮度呈正相关。
茶红素含量太高有损品质,使滋味淡薄;含量太低,茶汤红浓不够。
茶红素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也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在红茶中含量约为6%—15%。该物质为棕红色,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参与“冷后浑”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