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培训“课堂”搬进茶园里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3
浏览大图
“衰老茶树的重修剪是有秘诀的,要依据树势确定修剪深度,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l/2或略多一些,留下离地面高度30~5厘米的次要核心枝;台刈是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要切口平滑、倾斜、不撕裂茎秆……”8月27日,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举行“2015年农民茶园课堂”上,该区高级农艺师周世庆采取课堂理论教授与茶园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来自棉花坡、护国、白节、上马等乡镇的120余名种茶受训“学员”获益匪浅。
据了解,此次“茶园课堂”利用“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模式,邀请熟悉纳溪茶叶发展示状的高级农业专家,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为茶农施行“菜单式”教学。“学员”可依据需求“点餐”,随后专家“上菜”。培训打破过往的“注灌式”教学,以“茶农”为中心,以“茶园”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才能建设”为目的,经过分组讨论、现场教学、专家点评、总结等培训方式,课堂氛围生动生动,风趣而有实效。
“在茶园现场当‘学生’,好懂又好记,这种培训方式真好,更贴近我们的需求!”在当天“茶园课堂”上,来自棉花坡镇金凤村二社的学员王大权说,“我们的修剪技术与理念,多年来都没有发生变化,这次有高规格的专家来‘授课’就是不一样,教授了许多新技术、新思绪。”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在青山绿水环绕的“茶园课堂”现场,笔者看见,两位农技专家和茶农积极互动交流,精准地解疑答惑,并手把手的教茶农整形修剪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方法。“要钱要物不如要技术,我也要当新型职业农民。”旁边的许多村民听说专家来到了茶园里“传经”,也纷纷涌来,场面非常火爆。
为了提升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泸州市纳溪区最近几年来确定了“一村一品一人才”、“一镇一特征一学校”,经过整合科技协会、学校、农林渔畜部门等方面技术力量,以区农广校、农民课堂、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平台;并依托精准扶贫、“小农水”等项目资源,重点围绕纳溪区的“五大百亿产业”,依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设乡村急需的水产业、茶叶、林竹业、白酒酿造、乡村旅游、设备蔬菜和设备粮食等7大涉农专业的“充电”培训班,确保每户每家有一个科技“达人”。
“恭喜学员们!有20名学员成功取得了初级农艺工证书,考取前3名的学员还分别取得了200、150、100元的特殊奖励,另有90名培训人员取得了50元的参训奖励。”在“茶园课堂”总结典礼上,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局党组书记胡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