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安溪铁观音
发布时间:2025-06-30 点击:5
最近一次信阳毛尖参加的茶会恰好是09年铁观音的春茶茶会,那么就从茶会说起吧,顺带也介绍了基本的品茶和赏的茶过程。
那天的茶会一共到了九位“同门”,分做两组,进行两轮品茶评茶。第一轮的三款茶价值都在1000元(每斤)以下,编号a、b、c,需要每组选出一个执壶人进行三轮,组员根据这三泡茶排列出它们的价格高低。
评茶从赏干茶开始,以铁观音的外形特征作为标准进行比对;其次是闻茶香了,对于铁观音这样注重香气的茶来说,茶香在整体评分中分数比例是比较高的。品评铁观音时一共闻三次香,分别是温润泡闻香气中有无杂味、第一泡闻茶香是否为标准的铁观音品种香、第二泡闻香气的高低和持久性;其间用第一泡茶的茶汤观赏汤色,茶汤折光面积越大,说明茶汤越是明亮;与嗅闻茶香和观赏汤色同时进行的就是最重要的品尝茶汤了,如果一款茶闻起来很香,但香气是漂浮于茶汤之外的,便算不得好茶,另外便是品铁观音独有的“观音韵”以及几泡之后茶汤的滋味的衰减程度;最后便是观赏叶底,主要是看叶底的匀齐程度和老嫩程度。
评茶的过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毕竟对冲三款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难度,拿捏不好入水的时间,就不能保证每款茶用了同样的浸泡时间。我们这一组c的温润泡和第一泡时间过长,前两泡水温偏低。正常来说三泡之后三款茶的差距应该很明显了,然而我们都还是有些糊涂。
于是换了个人又泡了两泡,但还是心里没底,看了叶底,便交上了答案。我觉得b的香气有些凝滞,叶底也比较粗硬,茶汤滋味不突出,类似秋天时买的600块钱一斤的秋茶给我的感觉;c和a令我比较困惑,因为第一泡的感觉就是苦(时间久了的缘故),叶底虽然柔软却略显任性不足,加之干茶也细碎,虽然尾水没有明显的弱点,但也不突出,而a却到了尾水味道还是不错的,干茶也完整;犹豫了一阵子,我还是把a放在了前面。
结果呢,我自然没有答对。抛开冲泡的问题不谈,老师说评茶时理性更为重要,先入为主往往会影响结果。就应该严格按照铁观音的评审表格为每一项打出分数,最后加总进行评价。有些茶的香气很好,可汤感稍差,甚至过了三泡就会有一泻千里的感觉。真正的好茶,应该是香气、滋味等各方面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点。
之后是老师亲自披挂上阵,冲泡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四款茶,同样的顺序。由于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干茶的区别就非常小了,闻香时觉得b的香气非常突出,d的香气有些奇怪。满怀期待的等来了茶汤,却感觉香气很好的b味道并不是很突出,最后一泡老师泡了超过1分钟,意在泡出茶的缺点让大家换个方向评茶。结果每款茶都不难喝,香气古怪的d在尾水还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写答案的时候我又犹豫了,因为上一轮对尾水判断的失误让我非常犹豫,而b在最后一轮闻香香气已经没有c高了,心理斗争了之后我还是没敢把票投给有些奇怪的d。答案一公布,唉,d果然是最好的,而且是迫不常见的所谓“野茶”。要说明一下,这里的所谓“野茶”,类似于土鸡之于肉鸡,而非野鸡之于肉鸡。
坦白说,虽然我最初对茶的兴趣是由铁观音而起,但现在我对铁观音这款目前为大多数茶友喜欢的茶并不是太有兴趣。最初喜欢它也是被它的香气吸引,喝的茶多了却渐渐发现它的茶汤汤感稍差了些。或许是我还没有喝到过太好的铁观音,或许是消费者偏爱铁观音的香,茶农就一味做香,而忽视了它的汤感吧。现在市面的铁观音普遍都是轻发酵,很难觅得发酵度较高的铁观音了。汤感不够也是很多茶友转而喜欢武夷岩茶和普洱茶的原因吧。
写到这里已经很罗嗦了,附上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和评审打分表,作为参考。
附1:铁观音的品质特点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砂绿、蜻蜓头、青蛙腿
-汤色金黄,浓艳清澈
-叶底肥厚明亮,呈绸面光泽
-兰花香浓郁持久,音韵明显
-滋味醇厚回甘,甜蜜微酸,齿颊留香
-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附2:铁观音的评审细节
-外形15分:形态、色泽、整碎、净度、干茶香、产区、品种等
-香气35分:异气、香型、高低持久性等、有热闻、温闻和冷闻
-汤色10分:色泽、亮度,以第一泡汤色为主
-滋味30分:苦、涩、酸、纯异、醇厚、生津、回甘
-叶底10分:嫩度、色泽、整碎、大小、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