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钱晓玲

发布时间:2025-05-08 点击:3
阳春三月,杂花生树。位于茶都信阳市罗山县灵山脚下5万多亩“国家级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满目青翠,生机盎然。茶香糅和着野花的芬芳,沁人心脾。采茶姑娘们腰系精致的竹篓,灵巧的双手在茶丛间上下翻飞,似要激活这片片绿叶美妙的音符,奏响这座座茶山壮美的律动。身临其境,使人如痴如醉、如仙如幻。也难怪基地创始人、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钱晓玲为这里出产的茶叶起名叫“仙灵”。
如今,随着“仙灵”牌毛尖的声名鹊起,“喝仙灵绿茶,得神仙灵气”的广告词已日益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茶王钱晓玲那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曾在3年内与死神4次擦肩、最终顽强地闯出鬼门关、又迅速成为信阳茶商精英的传奇人生,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唏嘘慨叹和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波三折梦连连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此精辟之言在钱晓玲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晓玲站过柜台,跑过业务,办过制衣厂,可谓是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她头脑灵活,慧眼独具,作风干练,敢为人先。1992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钱晓玲在业务经理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时,她却来了个釜底抽薪,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别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在周党镇噼里啪啦地燃响了“晓玲制衣”的开业礼炮。晓玲制衣在短短五年内,所产服装已走出周党、冲出罗山、闯过信阳,俏销武汉市汉正街。晓玲也因一次性为罗山县贫困小学生捐赠3000套校服、为村里修路的善举而名声大振。这个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小女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她的助人之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如潮的好评和“罗山县创业明星”、“信阳市三八红旗手”、河南最年轻的“省政协委员”等一道道光环和政治荣誉一起涌向前程似锦的晓玲时,1997年5月,来势凶猛的急性胰腺炎如饿虎扑食般突然向她袭来:几经生死、几创奇迹,命是保住了,但前期创业的所有积蓄花了个精光,出院结算时的3万元,还是乡里乡亲你三百我两百凑出来的。
2000年4月,当晓玲走出医院,第一次回到别离3年的制衣厂时,眼前入骨的凄凉让她惊呆了:厂院前后杂草疯长,一台台机器锈迹斑斑,这个从不流泪的坚强女子再也抑制不住满腹的辛酸,撕心裂肺地失声痛哭起来。残酷的现实碾碎了她的自信,精神也到了崩溃的边缘,人生一下子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昏昏沉沉在家躺了几天,大家对她的身体状况依然是牵肠挂肚,县乡党政机关、县工会妇联、县政协组织,以及左邻右舍的乡里乡亲总是挤满了她的屋子。乡里人看望病人没啥好东西带,就把家里最新鲜的果蔬摘采下来送给晓玲尝鲜。邻居陈大娘听说刚下的热鸡蛋败火又营养,就天天守在自家的鸡窝前,鸡蛋刚落地,她就抓起鸡蛋,揣在怀里送到晓玲面前。10岁的张勇,2岁丧母,父亲残疾,晓玲一直把他当做亲弟弟给予无微不至的呵护,就连在病中还时常记挂着这位小弟弟的生活学习情况。为此,在张勇幼小的心灵里,晓玲姐姐就是他最亲的人。姐姐病了,他偷偷抹眼泪;姐姐出院了,他高兴得赶紧用自己仅有的2元钱给姐姐买了两包方便面。这一桩桩、一件件血浓于水的真情,彻底暖化了晓玲冰冷的心。她想:“和夺命阎王那么惨烈的恶仗我都打了,上天还没收我去,就是让我留下来有所作为、回报乡亲、回报社会、实现儿时之梦的。我岂能苟活于世,让乡亲们整日为我操劳?”
钱晓玲就是钱晓玲,精神一旦振作起来,血管里立刻奔涌着极大的热情,胸中又升腾起无限的希望。她凭着女人特有的缜密和智慧、男人的气魄和胆略,开始琢磨和捕捉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良机。
巧借灵山之灵气诚信为本梦成真
刚好,第九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即将于2000年5月18日隆重开幕,广播、电视、报纸等各家新闻媒体每天都在大张旗鼓地营造舆论氛围。信阳毛尖茶也潇洒地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时空,进行着动人心魄的经典回放: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
——相传武则天因饮用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茶产地建千佛塔一座,以彰茶功;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各地名茶后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1915年,信阳毛尖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是信阳茶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首次精彩亮相……
更令人叫绝的是独具匠心的编导们,不仅将信阳市人民政府有关茶产业发展的大政方略阐释得引人入胜,还将一个个因茶先富的茶农们请上演播厅现场说法。扣人心弦的宣传使晓玲茅塞顿开:“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茶叶背后是商机啊。我要以小小的茶叶为抓手,重新扬起二次创业之舟破浪远航的风帆!”
目标锁定后,雷厉风行的钱晓玲说干就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曾经的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又从低谷中一跃而起,于2001年3月,在震天响的锣鼓声中正式挂起了“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
自灵山茶业公司挂牌那天起,晓玲就为公司的长足发展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难求索。当年4月份,她首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买断了周党镇杨柳村6000亩荒山70年的使用权。晓玲的这个举措,在当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而晓玲做到了。人们又将心提到嗓子眼上,这是一座什么山啊?悬崖峭壁,乱石横生,沧海桑田,日月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轮回,祖祖辈辈也没能在这山上趟出一条羊肠小道,如今要在荆棘丛里种茶树,无异于让长江倒流、石头发芽啊。晓玲偏偏不信这个邪,偏偏要
迎难而上。她只有一个信条:路是人走出来的,奇迹是人创造的。
为尽快整理出茶园,钱晓玲所吃的苦、遭的罪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在移石造地期间,她和专家们一起登山爬坡,实地探查;和员工们一样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连日的繁重劳动使她的双脚肿得变了形,平时35码的鞋子都嫌大,如今42码的拖鞋还套不上脚。为坚持现场指挥,她就先用毛巾把脚包裹起来,再用绳子将脚绑在拖鞋上;腿肿得裤子脱不下来,母亲只好颤抖着手帮她把裤腿剪开。当善良的老人看到闺女肿得透亮、一按一个坑的双腿时,心疼得抱着晓玲边哭边数落:“人家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闺女啊,你的福在哪儿啊?听娘的话,消停消停,别再玩命了。”“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心者,谓我何求。”孝顺的闺女这次没听娘的话,依然死心塌地干着她认准的事业。
苦心人,天不负。最终,首战告捷,6000亩的茶园建成并一举试种成功。如今,这个丰盈园已成为国家级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区。
以质量求生存、凭良心做无公害好茶一直是晓玲种茶、制茶的经营准则。在茶园建设上,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建设机械化采摘有机大茶园;在茶园管理上,她坚持生物防控,不打农药,不施化肥。2005年春天,经过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等待与期盼,灵山茶业公司终于收获了第一批成果。
几位广州的游客来灵山旅游观光,适逢“仙灵”茶在游览区做茶艺表演,只见参加表演的少女们着旗袍、绽微笑、凝香波,轻柔地伸出如笋般的兰花指,拿钳、提勺、扣杯,随着《高山流水》的袅袅余音,游客面前汤清色绿的茶碗里,正泛起淡淡的氤氲茶香。少女们又恰到好处地娓娓讲述着“仙灵”之名的由来,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以茶为媒,游客中的朱先生不仅成了钱总的好朋友,还成了“仙灵”牌信阳毛尖在广州的经销总代理。
2008年3月,山西客商张中新提前向灵山茶业公司预订春茶1000公斤,同时留下一句话:“按时发货,只要仙灵。”可这年春天因天气原因茶叶采不出来,眼看就到发货日,还差300多公斤没着落,急得晓玲嗓子直冒烟。一位员工提示:“钱总,咱到市场上买点掺进去算了,他们看不出来。”一向温文尔雅的钱总勃然大怒:“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实守信,德先利后。欺骗别人就等于欺骗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钱不赚,也不能把良心丢了,把‘仙灵’的牌子砸了!”其结果,公司只发去860公斤,其中还有10公斤是免费送给客商的道歉茶。山西客商感动不已,称赞钱总是至真至诚的商界楷模,并表示愿与公司长期合作,互利双赢。
有耕耘就有收获。2011年5月,晓玲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通过交流才知道,5年前,晓玲为了开拓市场,也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播茶文化,了解不同人群、不同民族对茶的不同理解与喜好,硬是从云南丽江沿着茶马古道颠簸了1000多公里。虽然一路险象环生,但也学到不少东西,结识了不少朋友,打电话的这位藏族女商就是其中的一位。女商名叫格桑梅朵,从网上看到仙灵公司又推出新品——仙灵红信阳毛尖,很想品尝一下。晓玲接到电话非常激动,当日,一大箱满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谊的“仙灵红茶”便越过千山万水寄往藏族姐妹手中。2012年4月,格桑梅朵一行十人,应钱总之邀千里迢迢来公司做客。她们随着钱总的脚步来到公司所辖的周党镇吊桥村“国家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看到无边的绿海里骄傲地挺立着几株乔木,卫兵一样举着浓绿的树冠,在层层的碧波中耀眼地点缀着几许野花,开心地绽放着灿烂的笑颜。这极美的景致既使她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不绝赞叹,又使她们对茶丛里为何点缀这些植物心生疑窦。钱总笑答:“在植物界,争夺光源是大家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存法则之一,两株茶苗在一起,它们彼此争着生长,都不想被对方盖住,一旦丛与丛相接,树冠上面完全平整,茶农就将茶行修剪成弧形,这时它们浑然连贯一体,能获取最大的受光面积及生长最多的芽头,使茶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点缀这些植物,就是为了让茶树有危机感。当然,它们也会和茶树争夺光源和养分,可是没有了乔木组成的‘森林’的呵护,茶树得不到应有的湿润,也就活得不爽了。因为茶树属于耐阴性植物,适当减少直射光可以改善茶叶内在品质。自然界也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里面也蕴含着无尽的生存谋略。”钱总渊博的科普知识和诙谐幽默的谈吐,使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阵阵欢快的笑声不时在这绿色的海洋里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