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茶是什么茶,涌溪火青茶的品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5-05-05 点击:4
涌溪火青是什么茶,涌溪火青茶历史悠久,也曾是中国名茶之一,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的外形独特,颗粒感饱满,色泽嫩绿明亮,冲泡过后的香味浓郁清爽,非常受人欢喜,很多人对于涌溪火青茶不是太熟悉,下面茶叶基地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涌溪火青是什么茶,涌溪火青的品质特征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涌溪火青是什么茶
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曾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贡”、“贡茶”、“云雾爪”等十几种系列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曾将涌溪火青作为礼物赠送给尼克松。涌溪火青的加工工艺
涌溪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采回的鲜叶,要严格拣剔,做到“十二不要”,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一概不要。加工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烘焙、滚坯、做形、炒干和筛分等工序。1、杀青
选用50型系青理条机,每次投鲜叶1kg,筒温先高后低,开始为130℃,最后降至100℃,时间4~5分钟。
2、揉捻
使用木质20型揉捻机,每桶投系青叶0.85kg,采用无压揉10分钟。
3、烘焙
使用平展单层并列术烘箱,箱体左右各放一块活动竹帘,每帘铺放一桶揉捻叶,采用高温(左帘120℃、右帘90℃)、薄摊(不超过2cm)、快翻(左帘烘4分钟后倒入右帘再烘4~5分钟)方式烘焙,烘至三四成干时下烘,揉捻叶先行烘焙,既可缩短后面的做形时间,也避免了湿茶受闷,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4、滚坯
使用50型杀青理条机,每次投3帘烘坯叶,开始筒温110℃,以后逐渐降至70℃,滚坯时间25~30分钟,至多数茶坯呈弯条形、约选5~6成干时出叶,摊凉1~2小时。5、做形
使用50型火青炒干做形机。炒锅直径500mm,锅面斜度25°,炒板摆幅68°,炒板摆速60次/分,炒板曲率半径400mm,两只炒锅可同时作业。每锅投4筒滚坯叶,锅温开始75c,以后逐渐降至60℃,时间45~50分钟,炒至多数茶坯呈紧卷的条形、约选8成干时出叶并摊凉1~2小时。做形过程对弧形炒板的摆幅、曲率半径和摆速掌握至关重要,炒板前摆过大,则茶坯易顺着炒板上下滑行,难以翻转回落,底部易产生焦茶。据实验结果,当炒板每摆动7~8次,茶坯能翻转一周时则可制出紧结的外形,即前后摆幅以65°-70°为宜,且后摆是前摆的一倍。移板曲率半径过小,凹陷深,炒板两边茶坯向中间挤压力增大,而前后作用力减小,刚炒出的茶叶外形多成圆球形;若曲率半径过大,凹陷浅,炒板两边茶坯向中间挤压力减小,而前后作用力增大,则炒出的茶叶多成长条形。据试验结果,曲率半径一般以400mm为宜。炒板摆速过快,炒出的茶叶外形松泡;炒板摆速过慢,则易产生焦茶。摆速一般以每分钟55~60次为宜。
6、炒干
用50型火青妙干做形机,每锅投两锅做形叶,锅温开始60℃后逐渐降至50℃,时间4小时,炒至足干出叶。炒板摆幅和曲率半径与做形工序相同。炒板摆速以每分钟45~50次为宜。过快,易炒碎茶叶,茸毛也易脱落,影响火青茶形成腰圆紧结含毫的外形风格;过慢,色泽欠绿,工效降低而能耗增加。
7、筛分
用孔径0.6、0.3cm的手筛撩头割末。涌溪火青的品质特征
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贡品。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名茶。其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
综上所述,涌溪火青是属于绿茶,而且也是曾经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看起来很不错吧,现在虽然已经没有十大名茶的头衔,但还是值得大家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