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茶叶的第一次邂逅是国运还是茶运?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6
中国茶叶工业之初(上)
茶叶通向西北之路漫漫,为方便队伍运送,茶叶往往是压制成硬实的砖形运输,这种方式已经经历过数百年。
过去人们用着传统的砖茶压制工具,这种工具需要四个壮汉来操作,配以磨盘石头进行压制,这种方法每分钟可以生产六块,这种效率在现在看来或许不值得一提,可是这种工具的使用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先进生产工艺的代表。而随着19世纪末,清朝正在经历着劫难,鸦片战争爆发,清帝国的大门被打开大量的外来资本和新兴工业技术流入中国,这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茶叶这种传统的手工业也正在经历着变革。
汉口,汉江与长江交汇之处,九省的物资集散地,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因《天津条约》汉口正式开埠,外商云集。在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中称:“约在一八五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于是汉口成为中国最佳之红茶中心市场。俄人最初在此购买者为功夫茶,但不久即改购中国久已与蒙古贸易之砖茶。”可见这里是当时茶叶生意重要枢纽与集散中心。也正因为如此外国商人与中国商人一场关于茶叶的争夺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图为当时茶商骆驼和通向俄国铁路
明清时期,中国茶商以木筏为工具,载着从南方收购上来的茶叶一路沿着河道一路将茶叶送到汉口,由汉口在转运至中国边疆。在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经驼队运往俄罗斯的茶叶,价格会翻到六倍之多,驼背上的茶叶利润诱惑着俄国商人上百年之久。而就在两场鸦片战争之后,俄国商人终于找到了契机,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除了让中国失去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之外,俄国还得到了让商人在中国游历经商的特权。
图为汉口码头
为了控制茶叶的源头,取得高额的利益回报,当时俄国人的目标便是当时最好的产茶区位于湖北省的羊楼洞,俄国商人在此地租地开厂,当时中国的第一座茶叶工厂“顺丰砖茶厂”就此建立。其实早在古时这里就有着许多中国商人在这里开店设分号,但是随着外国势力的进入,中国本土商人的衰落也由此开始。当时根据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把持着中国海关,国外的商人只需要在海关一次性上税就可以正常开展贸易,反观中国商人却是“逢关纳税,于官抽离”,这样造成的就是中国商人无法与外国商人抗衡。
图为汉口顺丰砖茶厂
当时外国人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这种竞争双方正是俄国和更早一步进入这里的英国。当时的俄国以比英国更高的价格收购茶叶,在本地雇佣当地百姓开设茶厂,采用先进的机械工业化加工方式,自己加工节约成本,俄国商人便以这种方式开始了战胜英国商人的第一步。进而俄国开始设卡,垄断茶叶原料的产地,通过水路将茶叶原料直接送往汉口,继而在汉口本地建立工业化的生产体系生产茶叶,高效的蒸汽机和上千名劳工在这里日夜不停的加工着茶叶茶砖,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将当时还在从晋商手中收购成品茶砖的英国商人逼上了绝路。而最后一根稻草便是交通,俄国人打通了茶叶的新销路,由汉口经过长江水道抵达上海,转海路到达天津,在通过陆路将茶叶送往恰克图直至欧洲。俄国和英国的茶叶之争也由此结束,时间不过短短十年左右。从此汉口外商之中只剩下俄国一家外商独大。
图为羊楼洞茶叶
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