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叶茶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4-26 点击:8
聚焦茶业年轻市场,紧抓千亿级流量风口。“创叶时代——首届中华新锐茶人茗享会”已于2019年12月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茶叶的年轻市场”为主题,邀请了弯弓新媒体创始人梅波、煮葉创始人刘芳、茶仕利创始人夏琛、八马茶业电商内容运营总监林金龙、茶素材创始人庄景杨5位年轻茶人分别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对当下茶业市场年轻化趋势进行了剖析。
本期为煮叶创始人刘芳的干货分享:《中国原叶茶的新机遇》。
【以下为现场实录】
确实梦想是源自星巴克,才有了今天的煮叶。刚才听梅总的分享,也让我很有收获,我其实有个问题就是“当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的时候,那我们的关系还对等吗?”
另外,为什么中国茶企没有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出一个星巴克或者瑞幸的品牌,是因为我们中国茶企过得太舒服了,一般好日子过久了的人是不太能够打破思维、自我革命的;还有个原因是,在过去40年里面,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学习,缺乏对于连锁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创造力的,因为茶企毕竟是农耕文化起来的,但今天开始,我觉得是有机会成就一个超过星巴克公司的可能性的,也许就在新的茶人、茶同行身上,有机会在今天作为一个起点往前发展。
接下来进行我的分享。因为我自己不是行业的专家,所以没有太多行业的信息给大家分享,更多只能从煮叶品牌给大家做一下我的反思和回馈。
这是我的分类,中国的餐饮分了面包甜点、饮品,其他。在休闲餐饮里面,咖啡是一个比较大的模块,茶也是一个大模块。大家可以看到,2016-2019年,很多餐饮的投资都在这个领域发生,蒋总做资本研究应该了解,资本特别不愿意投餐饮,一是它慢;二是不够标准化。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原因?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我们不满足于奶茶的街头文化,开始迭代出了消费认知的升级,像刚刚提到的审美升级和产品要求升级。
第二,大众化定位。年轻朋友消费力不够,且不够忠诚;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老茶客,他们更专注于老山头。
第三,茶文化基因的复苏,这个也是刚刚提到的国潮。2008年之后,伴随着文化复苏,茶是最有意义的环节。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觉得中国茶叶开启了一个热起来的状态,无论从消费端还是年轻人群,都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
这是我们从行业上拿的一点数据,没有刚刚大家分享的那么大,主要是茶饮领域的。2014-2018年,茶饮行业的增速从315亿到了537亿,2018年还有更大的增量。包括门店数量,从2016年的q3到2018年的q3,19万家达到了41万家,现在差不多有50万家。我们认为中国饮茶这件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加速、越来越快。茶饮的增速是比较巨大的,14%和116%的增速。
过去这些年里面,中产阶级的人数2018年300万到2022年600万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饮用人群增加,在消费时代升级下,我们整个品牌有一个快速拉升的过程。
这是从我们的一些品牌里面分析的几个关键词,我们发现当代的消费者有这么几个现状:
1、追求健康。这也是茶能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要素。越来越多的人饮茶除了好喝之外,还有它的健康作用。
2、喜欢尝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我们去很多国家,尝试过很多文化、很多消费、很多产品、很多饮品,人们很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3、信息对称。新时代我们所有的消费习惯被改变,包括直播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了,去中间化、去渠道化变得越来越明显。信息对称会导致对性价比的认知和要求,原来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在现在不可能再有了。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的产品跟实际价值之间的价格对等性。
4、崇尚自我。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做自我认标,希望是我做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一定是大品牌,更重要的是个人的ip认知。
基于这样,我觉得我们是基于东方文化下做东方审美的品牌传承,这是我们的品牌愿景,也是我们的卖点。
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自己的品牌——煮叶。从我们的大众点评上罗列出所有消费者对我们的关键词,有以下这些:
我着重讲几点:设计感强、日式小清新、口味好喝、传播茶文化,这是几个重要的。其中,“日式小清新”这个我不太服,我一直跟大家讲这是唐宋文化的传说,大家谁也没有见过唐宋文化,所以大家就说你就是日式的表现手法。整体来讲,用户对我们的评价是基于环境、产品、服务三方面的消费感知。
我个人的经历,也比较简单,之前有2份工作,都是在美国企业,也学了一点美国的方法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我在星巴克工作了差不多有10年时间,我的核心团队在星巴克工作了差不多18年。我们见证了星巴克影响整个中国这一代年轻消费人的习惯,特别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周末时光的打发。我自己从不认为星巴克是一个卖咖啡的公司,我觉得它是基于美国经济强势引导全球的情况下,用美国文化作为一个核心卖点,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载体是咖啡。另外一个原因是,咖啡它有极强的成瘾属性。
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我成立了这个品牌,叫煮叶。文字部分我就不去卖弄了,煮叶的名字来源很简单,中国人从唐朝开始喝茶,那时候的茶是煮的,叶是所有的植物,包括茶叶,像星巴克一样“卖一个有自己文化属性的饮茶场所的品牌”,这是我们的梦想。
要跟星巴克打仗还是蛮难的,我在星巴克工作了那么多年,我知道他有一个庞大的队伍。所以,我认为我的第一部是首先从空间上、场景上去改变,所以我们请了日本最著名的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做我们的品牌设计师。
为什么会请原研哉先生当我们品牌的设计师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想找一个懂中方文化的设计师,因为东方人的审美认知是含蓄的,需要回望的,甚至有一点深意的状态,所以中日韩的设计师是非常合适的;二是希望能够找一位爱茶、懂茶的设计师。所以我们就请了原研哉先生来担任我们的品牌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