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与智慧成就恩施玉露

发布时间:2025-04-09 点击:4
恩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促就了恩施玉露的崛起,恩施玉露的崛起又让恩施人民脱贫致富。这样的反哺作用值得全国借鉴。恩施虽在东南沿海地带,但却一直不富裕,上世纪80年代初,恩施仍然是该地区的国家贫困县之一。但多年来,通过当地人民的勤劳勇敢,顽强不息,打造出了恩施玉露这样的世界名茶,也让自身开始发家致富。
改革开放后,一旦有了机会,恩施人立即紧紧抓住不放。一些成功的茶商,都有过挑着担子走家串巷卖恩施玉露的经历;成千上万的恩施人,就象当年飘洋过海一样,大胆地从山里走出去,南下北上,将恩施玉露撒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经营茶业的恩施人超过10万。在这期间,许多人经历过风餐雨宿;许多人承受过亏本失败;然而始终没有磨折恩施人的信心和追求,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恩施人不仅吃苦耐劳,也很有智慧。他们非常善于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创新发明。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融绿茶与绿茶优点为一体的清香型恩施玉露,就是他们得以成功的优势产品。而这种产品,又是多项茶业新科技综合运用的结果。而茶叶销售中的“试茶”法,则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恩施玉露的崛起,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近年来兴起的“茶文化”热。茶是公认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既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消费国,民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茶”的传统,唐、宋时因统治者的喜好推崇,饮茶成为一种时尚,因而形成了极为深厚的茶文化积淀。然而,改革开放之前,茶在它的故乡,更多的是作为出口创汇之物而存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哪有空暇饮茶、品茶。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大多数人忙于填补长期贫穷造成的生理和心理饥饿,暂时也还没有心境坐下来悠闲地喝茶。到了9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般的人特别是城市居民,已经到了温饱而有节余的程度。一部分人则率先达到有车有房的富裕程度。人们不再满足于有酒有鱼肉而逐渐转向寻求一种更为精致优雅,健康文明的生活了。于是,在古代原本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的茶文化,便开始“热”起来。其首要标志就是城市中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茶庄、茶楼。茶庄以及茶叶专门市场是卖茶叶的,茶楼则是以茶为媒介的交际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每年各地大张旗鼓进行的大规模“茶博会”,越来越多的茶著,茶杂志,茶网站,以及以茶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茶文化热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些标志现象的背后,则是人们对茶叶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以及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许多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纪”,“绿的世纪”。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恩施玉露的崛起与茶文化的不断升温,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我国社会从温饱型变为小康型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天时、地利、人和这几者结合起来才有了恩施玉露的崛起。回顾过往,总结经验教训,这恩施玉露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我国的茶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经验值得其他的茶类研究学习。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恩施玉露这个茶叶中的翘楚,茶中之花也将绽放得越加美丽。(编辑:liyi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