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扰扰的紫砂江湖
发布时间:2025-04-06 点击:7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茶品茗任江湖。无论南北,小小的紫砂壶正在收藏市场掀起千层浪,难怪有人用“点泥成金”来形容当下的紫砂市场。大师壶价格飞涨,新生代的作品也一壶难求。
紫砂壶向来属于“小众”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将这个小众藏品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
泥料、做工、作者,究竟谁能决定一把壶的价格?“有100位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
有藏家认为,无论是泥料还是工艺,都只是影响作品价格的一个因素,并不能根据这些来判断一把壶的价格高低。举例来讲,同样是一款“倒把西施”,同样的泥料,作者甲做的只卖几百元,作者乙做的就要卖过万元,导致其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是谁,是什么级别的职称。
紫砂界不乏大师的“粉丝”,自然也有惟“原料论”的拥趸,他们认为紫砂壶的价格决定因素在于泥料,纯正的紫砂壶价格高得有理有据。业内关于紫砂作品的定价方式争论与建议颇多。然而,大多数尝试都因为紫砂的特殊性无疾而终。市场上还曾出现一种“以容量定价格”的方法,令壶友觉得新鲜。这种定价方式严格按照以容量大小为定价法则, 100cc的壶卖100元、200cc的壶卖200元,依此类推,不足100cc的按100cc计价。当然,花货比光货略贵一些。一律以容量定价,看似把复杂的事变简单,可如此一来,紫砂的文化又体现在哪里呢?
紫砂的火爆行情带来创作队伍的日益壮大,然而真正能传世的精品却少之又少。现阶段紫砂行业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师身价与地位不断提高,也体现在从事紫砂壶制作这一行业的队伍日益壮大。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现在宜兴市从事紫砂壶制作的人有3万左右,其中高级工艺师107人、工艺师282人、助理工艺师779人、技术员1522人,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企业上万家,而如果将炼泥、包装等一系列产业链的从业人员算在内,是一个将近5万人的从业大军。这一数字与解放初期不足几百人的从业队伍相比,可谓增长飞速。
然而,目前紫砂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在职的徒工、助理工艺师、工艺师、高级工艺师等在自己的作坊或工作室,每星期脱产两天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两三年的学习拿到资格考试证书,进行职称评定;另一种模式就是高级工艺师、省级大师、国家级大师招收当地的艺徒,培养各具风格的制作技艺。
业内专家认为,紫砂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探索一套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既能有很好的技术传承,同时也能使受教育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二者结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艺术家。
2015年紫砂江湖在纷纷扰扰中度过,兴奋、迷离、混沌,连行家都看不清楚。2016紫砂传奇又将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