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人的浓浓绿茶情

发布时间:2025-02-22 点击:18
这个春天,是婺源人忙碌而快乐的春天。
绿丛遍山野,茶香沁心脾。茶园里,采茶女手挽竹篮,尽情采摘。茶厂里,制茶师揉、搓、炒、整忙得停不住手。茶博府、故园里茶院和茶博展览馆,一拨拨游客看制茶、赏茶道、品新茶。遍布县城和乡间的茶叶店,处处都是买新茶、订购新茶的游客和客商。
这个春天,婺源人实现了茶产业系列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茶叶农业产值2550万元,同比增长70%;采制名优茶21吨,同比增长40%;精制贸易茶7500吨,同比增长47.1%。
婺源人收获了春天。这个春天的收获,是婺源人的浓浓绿茶情浇铸的。
县委县政府的绿茶情
画山绣水的婺源,千丈晴虹,百里翠屏,沃野飘香,处处形胜,“天生”注定了婺源这片土地是中国绿茶的最佳产地。
陆羽在《茶经》中说:“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达82.5%,溪涧纵横,雾罩云遮,是茶叶生长的灵秀之地。青山绿水的婺源孕育出了婺源绿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天生丽质。
早在唐代,婺源游山村即因出茶商而著名。《宋史·食货》把婺源绿茶列为全国名茶“绝品”。明清时,婺源绿茶被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代,婺源县每年进贡朝廷的茶叶在2500公斤以上。明嘉靖年间,婺源人汪鋐以本县大畈灵山茶进贡皇帝,获得皇帝钦赐的“金竹峰”金字匾额。18世纪,婺源绿茶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婺源县委、县政府在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把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倾心倾力支持生态绿茶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指导和服务茶产业的发展,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产业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发挥茶叶龙头企业、茶农协会等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茶农积极投入生态绿茶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良种茶园工程,建设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科学整合资源,推进婺源绿茶“三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婺源绿茶的综合竞争力,做大总量,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做强企业,做富茶农,全面建设“中国最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