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麓山上问昔归

发布时间:2025-01-28 点击:47
“天下茶尊·中国临沧”。作为一个临沧人,从小便生长在号称茶乡的云县茶房乡,家有茶园数亩,会走路起便跟在妈妈身后,上山采茶,下山卖茶。从采茶、萎凋到杀青、揉捻,再到摊晒、装箱,熟悉并亲自参与过制茶的每一道工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女儿,可是曾经的我喜爱咖啡的浓香多过喜欢茶的清香,也许是我太年轻,太浮躁;也许是我太虚荣,只追求表面的小资与时尚,没能从骨子里做一个淡如清茶的女子。
对于家乡临沧的茶,我只在旁人的只言片语和一些文献资料中了解到,临沧茶叶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冰岛、昔归与凤庆滇红茶。我从来没想过要认真去研究学习,甚至是爱上家乡的茶及茶文化。直到琛儿真的要来临沧遍访名茶好茶时,我才想起除了冰岛和昔归,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带她去探访的,于是就这样机缘巧合的踏上了昔归茶的原产地——忙麓山。
忙麓山位于临翔区邦东乡邦东村,离临沧市区约八十公里,全程为农村通畅公路,弯多路窄,行程大概需两三个小时。因为有朋友当向导,一路游山玩水,谈天说地,东环旅游线边,大树杜鹃已开近尾声,凋谢零落,残红满地。紫色的报春花却依然素淡雅致,默然绽放在无人欣赏的山间。正午时分,饥肠辘辘地到达朋友家时,朋友厚道热情的父母已经炖好香喷喷、热乎乎的农家土鸡汤,就着酸辣爽口的腌萝卜,一个个吃得连称过瘾。邦东的古茶树园就在朋友家附近,饱餐过后逛逛茶园,既有利于消化,又可满足琛儿寻茶问茶的愿望。正值明前,春芽满树,翠绿清新,轻易就勾起了我和妹妹少女时期的采茶记忆,忍不住掐尖采芽,只恨不能即时把满山茶芽尽收篮中。转身却见琛儿已端坐石上,闭眼倾听茶芽生长的声音,呼吸来自古茶树灵魂深处的香气与茶韵。
山里的天,娃娃的脸,刚刚还风和日丽,一转眼就乌云密布,眼看暴雨将至,只好恋恋不舍地撤离茶园,回到朋友家中品茗论茶。“水为茶之母”,朋友家的水是自家从山上引来的清冽山泉,在柴火上用铁壶烧开,那铁壶因长年使用变得漆黑,与琛儿国家一级茶艺师的身份显得不太相称,但这壶烧开的山泉水,用来冲泡乙未年昔归头春,汤色淡黄清亮,茶香扑鼻,入口苦醇无涩感,平时极少喝茶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齿颊留香?第一次品尝到什么叫回甘生津?到底是什么样的茶山、什么样的茶树,孕育出如此沁人心脾的妙茶呢?雨晴茶足,去看看昔归古茶树的欲望来得那么强烈,让一行问茶之人,不顾天色将晚,浩浩荡荡地开往昔归茶的唯一产地——忙麓山。
忙麓山是昔归茶的核心产地,地处澜沧江畔,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3400米至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之中,古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行走在昔归茶园中,雨后的空气异常清新,呼吸之间能嗅到漫山遍野的羊蹄甲的清香,看见努力长大的红色小菠萝,感觉它笨拙得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参天古树完成了自然轮回,倒在茶树丛中,让人无法猜测它到底经历了多少的岁月沧桑。昔归茶属于邦东大叶种,粗壮肥大的茶芽在春雨的催促下,一芽三叶至四叶不等,正是采摘的好时机。为尽量争取采摘时间,茶农们大多把采下的鲜叶,直接出售给各茶叶初制所。而为了方便群众,也为了方便自己,很多茶叶初制所直接把厂房建盖在茶园附近,这样可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使最新鲜的茶叶得到最及时的加工。带着忙麓山上厚厚的泥土,随便走进一家建在澜沧江边的茶叶初制所,工人们正有序地对最新鲜的昔归茶叶进行初加工,萎凋、炒青、揉捻、摊晒等,所有的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只有最传统的手工,才能最完整地保留、转化出昔归茶最独特正宗的茶韵。
晚风徐徐,江水悠悠,看澜沧江两岸那一树树粉白相间的羊蹄甲怒放枝头,听忙麓山上传来布谷鸟清脆欢快的声声鸣唱,唯有再瀹一壶昔归,方不负今春之美景;只愿再细品一杯昔归,与琛儿许下一个明春的问茶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