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大叶种茶桂冠是“正宗”

发布时间:2025-01-24 点击:42
云南因有世上最美的云、最美的土而被称为彩云南、七彩地。上天赐爱这块士地,将离不开云的茶树最先留给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与茶有缘,茶生这里物表俊美,不仅树干高直而且叶面肥大,得了一个即表形又表意的好名字—大叶茶。
云南有近百个县都有大叶茶,又因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各个县海拔、气候土壤不尽相同,因而出现各地的大叶茶叶面形状不同,各种生化成分不同,口味不同,难以记忆,为了更加细化,人们又在大大叶茶前面冠上地名如易武大叶茶勐海大叶茶、景谷大叶茶、昌宁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南糯大叶茶等,因此在云南大叶茶下面又分为几十个种类。
在这几十个外形与品质均有差异的大叶茶中,究竟哪种最有代表性,最有育种价值、加工价值和市场价值?中国茶科所育种专家虞富莲教授依据他近30年对云南各种大叶种茶的跟踪、考察、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云南各种大叶种茶中勐库大叶种茶最具代表性,应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虞富莲教授认为,勐库大叶种茶树势遒劲、芽叶肥壮,从茶叶生化成分来分析,勐库大叶种茶,茶多酚和丿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橙芽满披香高味浓;制成的红碎荼颗粒匀润、金芽尖细、汤色红艳、味浓爽口,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荼媲美,制成的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
虞教授还建议我国境内北纬25°以南地区多种勐库大叶种茶,对提高我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虞富莲教授称赞勐库大叶种茶多酚类和儿茶素含量较高,但云南人1900年以前并不勐库公弄古茶树知道什么叫茶多酚、儿茶素,一百年前,云南某个具要发展茶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敌敌的勐库进茶种。临沧、凤庆、镇康、云县的茶农们说,从勐库引引来的种,茶树长得快,茶树不生病且产量高。无论是专家的说法还是荼农的说法都道出了勐库大叶种茶受重视、受追捧的原因。
勐库二百年前已是云南大叶茶种的培育地、输出地。
云南省图书馆藏有一些勐库茶籽二百多年来外送外调的资料记录,抄录几条,供大家认识了解勐库茶。
1.清乾隆二十六年勐勐土司与顺宁土司联姻,勐勐土司罕木庄送给顺宁土司茶籽数百斤做女儿陪嫁礼品,顺宁府按“10户头”分发种植。。
2.清光绪二十二年云县茶房绅士石峻至勐库购买茶籽30驮分给当地农民种植。。
3.清宣统元年缅宁通判房景东到勐库购买茶籽数百斤推广种植。1910年,永德到勐库弓引茶种。
1912年,腾冲官绅封佩藩从勐库引|茶籽。
1913年,镇康引种勐库大叶种茶。
民国6年,云县茶房再次引勐库茶籽100驮。
1920年,云县实业所购买勐库大叶茶籽25石。
1923年,保山人封维德到勐库购茶籽100驮运至腾冲窜龙、浦窝两乡种植。。
1940年,中荼公司调勐库茶籽46骡共计92箩驮往昆明宜良茶场。
1955年,大理引种勐库大叶茶籽。
1958年,勐海引种勐库大叶种。
1958年,广东、广西两省、区到勐库调购茶籽。
1959年,沧源县引种勐库大叶茶籽5000多公斤。
《双江县茶叶志》记载1950年至1980年30年间勐库大叶种茶籽被外调、外运30多万千克。因篇幅有限,1960年以后勐库大叶荼籽调往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不再列示以上资料从云南省图书馆《双江县县志》、《双江县茶叶志》抄录。
勐库大叶种品质超群魅力永恒,1951年以后勐库大叶种一直是国家各级茶叶科研所重点研究、重点培育、重点关注的对象。
1954年,云南的茶叶科技人员贡惠英、沈柏华、肖时英到双江邦木、公弄考察。
1957年,全国茶树品种审定会上勐库大叶种被定为全国优良茶种。
1958年,国家外贸部茶叶专家张时诚到双江邦木考察。
1979年,云南省农业厅开始每年拨专款在双江县建育种点。
1981年,中国荼科所育种专家虞富莲带领云南茶叶科技人员王海思、王平盛、刘学信、王其智等考察勐库大叶种茶。
1984年,在福建厦门市举行的全国茶树品种审定会上,勐库大叶种被定为优良品种。
1985年,云南省农科院荼叶研究所经过考察分析,将勐库大叶种茶再次定为云南优良茶树品种。
勐库大叶荼种被评定为大叶种中的优良品种,是经过时间、实践、科技检验的。“正宗”、“英豪”的桂冠当之无愧。勐库地处澜沧江流域世界荼树原生地的核心地带,勐库的天象唯一、地象唯一,滋养出的大叶种茶才会品质超群、卓尔不凡、独秀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