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君山银针品鉴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09 点击:41
传说,第一颗君山茶种子是在遥远的4000多年前由娥皇、女英撒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在头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献杯沏茶,开水往杯中一倒,立刻看到一团白雾飞上天空,渐渐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冲明宗点了三下头,即朝蓝天悠然飞去了。再看杯中,杯里的茶叶都齐刷刷地悬空竖了起来,好似一群破土欲出的春笋。片刻之后,又渐渐下沉,如雪花般坠落下来。明宗感到十分奇怪,便问侍臣是何原因。侍臣答道:“此为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泰)缘故。”明宗心中非常高兴,立即颁旨将君山银针赐为“贡茶”。冲泡君山银针时,每一茶芽均立悬于杯内,令人叫绝。
君山银针茶产自于八百里洞庭湖中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是拥有千余年有名的历史传统名茶。其成品茶芽头硕实,大小长短十分均匀,茶芽里面为金黄色,外层显露白毫十分完整,且包裹结实,茶芽外形如一根根银针,因而得名。
君山银针全部由未开叶的硕嫩芽尖加工而成,密布毫毛,色泽明亮,香气清爽,汤色为橙黄色,味道甘醇,尽管经久置放,其味依旧,冲时棵棵向水面悬于竖立,继而缓缓下沉,头三次均如此。直立时,似春笋破土;落沉时,如雪花下坠,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君山茶历史久远,唐朝时期就已制成并有名了。当年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君山茶在后梁时已被列为贡茶,后来历代相袭。冲泡时可从清亮的杏黄色茶汤间看到尖尖银针垂立冲上,几番波动之后,聚在一起立在杯底。
采制君山银针要求极高,例如采摘茶叶的时间:仅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有九种情况下规定不能采摘,即雨天不采,风霜天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弯曲不采、空心不采、茶芽开口不采、茶芽发紫不采、不符合尺寸不采等。而且在烘干处理上颇有特殊之处,烘干分成初烘、初包、复烘、复包四个程序,要经三天时间。初烘温度为89℃,烘至七成干后,以牛皮纸将其包好后放置于木箱中,称作初包,经两天后再将其取出复烘,复烘温度偏低,烘到九成干时,再用纸将其包好,放置一天,待到芽色变为淡黄,有清鲜之香气,再用低温烘到完全干燥后放置铁箱中储存。采用这种工艺,可使芽叶中所含的有效化学物质伴随着叶中水分的渐渐散失而形成良好的变化,茶叶色香味形更趋完善。据考证,《红楼梦》中谈到妙玉用前一年的梅花积雪冲泡的“老君眉”即为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