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记:景洪勐宋古茶山
发布时间:2024-12-30 点击:5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三月的景洪,勐龙镇勐宋村所在的古茶山上,生机盎然。沉睡的茶树开始苏醒,新发的嫩芽染绿了枝头。又到了每年采茶的季节。
从景洪到勐宋村的道路崎岖不平,远比想像中的路更难走,一路上尘土飞扬,颠簸不已,人与车都要散架了。踏着蜿蜒的山间小路,我们一行人在村民的带领下缓步前行。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村民正在采摘鲜叶忙碌的身影,在一片混生林古茶园中,数百年的老茶树夹杂在高大的樟树、榕树间,树势苍老,生机盎然。
勐宋古茶山包括勐龙镇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区域。勐宋古茶山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这里的茶园顺着布龙自然保护区延伸。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勐宋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在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难化,一般茶农所采摘制作的是甜茶。
在茶山上,我们有幸品尝到了今年的古树茶。勐宋茶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回甘生津明显。据当地人介绍,勐宋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辖区古树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条形肥厚壮实,芽头露毫油亮;二是耐泡度极高,比一般茶叶的出汤率高;三是苦味浓烈,入口即苦,有些掩盖了其它韵味的感觉,但是中后期味道极好;四是香型独特,韵味饱满,苦味化散稍慢一些,但回甘持久,喉韵清爽。
茶叶从古至今都是勐宋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边疆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勐宋的茶叶加工主要通过合作社和茶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既保护了茶山的古茶树资源,又规范了村民们管茶、采茶的技能,还为村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茶叶销售渠道。
跟随我们的茶人妹土是勐宋村大寨村民,是在大山里“淘金”的哈尼族汉子。因为从小生长在大山里,总想做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于是他走出了大山,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在妹土茶叶加工厂厂房里,妹土向我们介绍说,茶叶的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一般要经历茶叶采摘、鲜叶萎调、炒茶、揉捻、理茶、晒青等工序。
“杀青过程相当关键,一般每锅35公斤。第一锅温度要达到130度以上,至少要炒15-20分钟,到了15分钟以后要看看茶叶熟不熟。通过搓揉茶叶,闻一下,香气就出来,说明茶叶马上就要熟了。没有炒熟之前闻到的都是茶叶的生味。”妹土站在杀青机面前介绍。
2013年,妹土联合村民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由于他有文化、懂经营、会电脑、经商口碑好,在当地茶农中有着较高的威信,被推选为合作社经理。合作社共有社员12户、茶叶面积1200余亩,每年收购鲜叶20吨左右。合作社的有效管理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和2014年,合作社每户社员每年毛收入达15万元左右,最多的达20余万元。截至去年7月底,仅春茶一项每户社员平均毛收入就达15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功解决了茶农自产茶叶滞销的问题,使社员经济收入和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大家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妹土说,他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还参加过由省农业厅组织的香港土特食品展览会,向与会者宣传勐宋深山老林中的古树茶,让故乡的生态茶走得更远、飘得更香。
徜徉在勐宋这个绿色染成的茶山上,片片嫩绿的茶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春光明媚的古老茶山上,片片新叶将悠远的茶香弥散、传扬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