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种质资源
发布时间:2024-12-27 点击:42
云南是发现最古老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云南的野生大茶树表现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云南处于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云南能够为世界提供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据目前初步统计,中国主要的古茶树有74株,云南有32株,占43%;有建议重点保护的古茶树有46株,云南有17株,占37%;全国已有10个省区 200多处发现有古茶树,云南已在27个县境内发现古茶树,其中树高在数米,数十米以上的有20余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10余株。可以说,云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茶园、古茶树分布最多的一个省。
一树两茶:蒙自山茶与大理种连理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l,后又定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名一般称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在欧洲国际会议上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云南大叶种茶叶(c. sinensis var.assamica)与中小叶种茶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区别,是由英国植物学家马斯特思先生(masters)于1884年用印度从远东引进种植的大叶种茶样本完成的,从此定名为阿萨姆种。1908年,另一位英国植物学家瓦特先生和后来的日本植物学家北村先生进一步细化了大叶种茶的变种位置。现代 dna的化验结果,从细胞地理学的角度,肯定了前人的发现。事实上,云南栽培大叶种茶的历史,远远超过印度引进种植大叶种茶的历史。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第一位命名人采到的模式标本的地域名或其它事项命名的种名,只要种不被否定,拉丁名称不能更改。学术上的规矩是尊重最早的冠名权,我们称云南大叶种茶叶为普洱茶种,但在国际交流中却只能使用学名阿萨姆种。
其实,中国人早在1700年前已经发现云南大叶种茶叶的物种特殊性。晋朝人傅巽在《七诲》书中介绍各地名特产品时特别提到“南中茶子”,说明当时云南茶子已被社会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将“南中茶子”中的“子”理解为云南的紧茶、饼茶,因而淹没了祖先对植物分类学的贡献。彭承鑑老先生认为,到唐时,云南茶叶还在“散收,无采造法。”(见唐-樊绰《蛮书-管内物产第七》公元864年)晋朝没有出现紧压茶,“南中茶子”中的“子”与茶叶制造无关,指的是物种,是不同于灌木型的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