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晒青茶初加工过程介绍
发布时间:2024-12-09 点击:37
晒青毛茶(普洱茶生毛茶),晒青成品是普洱茶生散茶。其中,芽茶、蕊茶呈极品贡茶,是普洱茶,不应归绿茶类。因db、gb均未列入其中,暂按旧称滨青,不是绿茶云南生产的晒青茶又称滇青,是制紧压茶、普洱茶的主要原料,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据文字记载,云南生产晒青毛茶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其外形条索肥硕或肥壮、完整,色泽墨绿油润,内质香气高纯,滋味醇厚甘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黄绿匀亮。晒青茶(普洱茶生毛茶)初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晒干。
一、鲜叶要求
系选用优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主要采摘新梢部一芽二叶为主休的鲜叶及相同嫩度的单片叶、对夹叶为好。要求鲜叶不斑马蹄、鱼叶、鳞片和其他夹杂物,且无劣变发酵、无病虫为害、无污染、无机械损伤的鲜叶。
二、摊青
鲜叶采收后进行适度摊晾,摊青自然滩放,厚度10~15厘米,使青草气散发,芳香物增加,无表面水附着,鲜叶减重率达10%左右时即可及时进行杀青。
三、杀青
杀青是生产云南大叶种咽青毛茶的关工序,采用平锅手匚杀青和滚筒杀青机均可,大人工翻炒,铁锅60~75厘米,平放或斜放在灶上,杀青温度160~180℃,投叶3千克,可用木权辅助翻炒。杀青主要掌握“杀匀杀熟”原则,做到多透少闷,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杀吉程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为60%~65之间,杀青太嫩会产生较重的青涩味和红梗红叶增加:杀青太重将导致焦味、焦片的增加,同时叶色会出现“死绿色”不利于云南大叶种青毛茶适量酶活性的保存。因此,掌握恰当的杀青程度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外形和经济效益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杀青适度要求清香显露,色泽由鲜绿变为深绿,手握茶汁微露粘手,粗嫩茎强折可断,无焦边和红梗红叶。
四、揉捻
揉捻可用手工顺时针或反时针揉捻法和揉捻机揉捻法,即杀青后原料要进行适度摊凉,摊叶厚度为3~5厘米,摊凉5~10分钟,促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和降低叶温,避免揉时出现芽叶断碎和叶色枯黄。揉捻过程宜掌握以轻揉为主,中揉为辅,把握好“轻一中一轻”的原则,揉时15~30分钟为好,揉捻程度比普通炒青、烘青绿茶轻,以掌握揉捻叶表面有少量茶汁渗出,手捏成团,并有粘手感为度,要求茶叶成条率在70%~75%为宜。尽量保持芽叶的元整性,避免茶汁过多把茸毛覆盖住,若揉捻太重,成品的色泽偏暗、欠油润,芽叶不完整,若揉捻太轻,成品香气低,滋味淡薄,汤色清淡,浸泡时水浸出物溢出缓慢。
五、干燥
原则上要求用日光晒干。采取二次干燥的方法,用竹制簸箕或大块方形竹席,茶叶揉好后,及时进行摊晒(俗称薄晒),摊叶厚度1~2厘米,晒时翻拌2~3次,待干至六成干时(手握有刺手感,茎软、折而不断),即时归拢再晒(俗称厚晒),摊叶厚度5~8厘米,干至茶叶含水量12%时及时收存(手搓茶条断碎,叶片成碎末,茎为碎粒状)。
六、贮存和运输
按茶叶保存要求和卫生要求进行贮存和运输。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避光;有防虫、防鼠设施;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并有防雨、防晒设施。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