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茶马商道的相关知识介绍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39
关于普洱茶马商道的相关知识介绍
普洱茶马商道是从清雍正十三年(1735)思茅设驿,专开从到易武的茶马道,此道从思茅向南行,经黄草霸—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连—补岗—椅邦—曼拱—曼乃—镇越易武,行程七天,全长535华里,是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邦、曼拱、革登等普洱六大茶山的茶马通道,主要是促进两地经济。下面就关于普洱茶马商道的相关知识做一介绍。
清朝廷上贡的(女儿红)就是从这条驿道运出的,这是一条有一.五公尺宽的石铺大道,它沿着原始蜜林遮盖的山岗竹头,绕着重重唆岭,从思茅通到勐腊易武,这条茶马道用的石头,全是河里的硬沙石,思茅县志办姜定忠先生考查过,小石如方斗大,大石宽三十多公分,长一公尺多,重2-3公斤,而路边连一个石子都没有,石头全部是从其他地方抬来镶起来的。据史料中载:民国3年(1914),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局长柯树动招佣临时工程队修开,当时百性称它为“柯家大道”。这条茶马道经过的(卡房),海拔为1527公尺,是当时设在这里的一个检查站,由内地或六大茶山出进马帮驮运的茶叶货物等都要检查,交纳关税,才可以走,故得此地名:“卡房”,而过去就是高酒房是路途上的食缩地,海拔为1530公尺,山高水甜,用这里的水烤出来的酒,滋味高,酒度浓,加上此地不沾村,成了过路茶马商帮必缩之地,赶马的或行卖商人到了这里,牛马一歇,先要一碗热茶下肚,再要上一瓶老酒,几碟小菜,主人发了才,盖了一栋雕龙书凤的青砖白瓦四合楼院,被人称(高酒房),因此,高酒房也就成了这茶马道上的地名。
思茅澜沧茶马商道:
民国时期,思茅到澜沧的驿站,从思茅向西南行,经整碗—翠云—糯扎—火烤寨—油炸房—锦章—澜沧,路称七天,470华里,从澜沧雪林出境可至面甸腊戍。从澜沧—勐连—芒信出境至面甸万霍道,由澜沧至西盟出境于面甸大道小径相接,是边贸传统商道,民国时期,澜沧景遇茶山是普洱茶产区之一,年产茶叶800多担,外地商人赶着马帮从思茅到澜沧景遇茶山购茶叶达到昆明,西藏或面甸销售。
思茅江城茶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