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天价“茶座”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83
浏览大图
近日,南京市民罗先生向媒体投诉,说自己在乘坐高铁时,在餐车上遭遇“强迫消费”——假如坐在餐车里,就必需要买一杯价值88元的茶水。乘务员多次推销,最后罗先生烦不胜烦便买了一杯。“假如不想买茶,可以不坐在茶座,坐在吃饭的座位。”列车员表示,这节车厢共有10个餐桌,其中4个被改成了“茶座”,只要喝茶的乘客才能在这里坐。记者看到,这杯价值88元的茶,就用一次性纸杯盛着,上面漂着一小撮茶叶。(8月31日《扬子晚报》)
关于此事,所谓“强迫消费”一说,似乎并不准确。由于众所周知,高铁餐车乃是运营场所,“要求乘客先消费,再运用相关设备”,符合最少的钱货买卖逻辑。可是问题在于,高铁作为公共出行工具之一,能否有资历进行深度的商业开发?特殊是,在不少乘客基本需求尚且无法满足的语境下,其还拿出稀缺的空间与座位资源满足“高收费”的效劳项目,这无疑令人难以接受。
餐车能否可以改形成茶座?茶座又能否可以收取高价?为此求解,首先要厘清一个根本的前提。那就是,“车厢商业”不同于普通商业形态。其并不能简单地以“利益最大化”为终极追求,而只能在满足乘客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富余资源”谋求合理的收益。以此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判定,某些高铁列车上过度的、极端化的商业开发,显然是有待商榷的。
可以预见,缺乏顾客认同、持续引发摩擦的生意模式,注定不会成功。高铁上的车厢商业,亟待摆脱“质差价高”“强迫消费”的野蛮形态,从而寻觅新的生活方法。假使足够用心和聪明,火车便当、列车咖啡等等,原本都可以被塑形成柔软的情怀寄予;可现实中运营者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做派,却将之变成引燃矛盾的焦点。这一切,怎不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