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那些事系列四:古树普洱的茶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4 点击:67
我们再来谈谈生茶,生茶技艺的演变我归纳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2001年以前,即如今滥用的所谓“古法”二字。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把“古法”的精髓、技术流程完整地总结出来,更不可能还原。因为茶是变化的,那时期制作出来的茶放到今天,工艺的特征已经模糊了,工艺的优缺点伴随时间与品质的变化轨迹不好辩证。描述这个时期的工艺为:无法还原的“古法”技艺。
第二个时期是2002-2008年。这是工艺提升改造的第一个七年。真实情况是,很多茶区的百姓是从2000年后才真正正式接触如何手工炒制古树普洱茶的,因为他们以前是制作绿茶和红茶为生的。那么从2002年开始,以勐海布朗山系为主力军,其它茶区积极探索普洱茶手工制茶的摸索,临沧茶区相对滞后。一直延续到08年,这期间茶农在老一辈茶人的回忆基础上,大胆地想象、艰辛地实践,做出来的茶也是各有各味,不尽相同,我称这一阶段为:摸着石头过河的百家茶。
从2009年开始,大批外地茶商、茶人上山,古茶行业进入到了资源争夺期,各种制茶思想理念层出不穷,人们不断尝试,改进、提升,因此也形成了各路派系。这一时期我理解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创新。
从2015年开始,随着初制环境的改造基本完成,制茶工人的培训已成体系,试验结果的科学分析,后期转化的实践论证,加之标准的整理颁布,制茶工艺已趋向成熟,迈向新的品质时代。我们简称为古树普洱茶新时代。
这是古树普洱茶生茶工艺发展经历的阶段,那么古树熟茶呢?最近两年概念开始形成,古树熟茶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刚刚对生茶发展阶段的梳理,古树熟茶实际上也已经显现出来了。古树熟茶是个新事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
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是没有厂家,也没有人刻意去做,那为什么市场上会有极小部分2008年以前用古树茶发酵的产品呢,实际上是茶商不得以而为之,在1999年-2002年这几年古树茶是很不好卖的,商人把这些不好卖的茶迫不得已拿来发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