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茶叶建公共品牌 统一命名“潇湘茶”
发布时间:2024-11-13 点击:50
在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的目的后,湖南茶业正朝着这一目的大跨步前行。
浏览大图
近日,湖南省发展和变革委员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施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我省茶叶发展再添政策指点。
方案中指出,将加快大湘西茶叶公共品牌建设,构建以“潇湘”茶为统一的公共品牌,以沅陵碣滩茶、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石门银峰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为主体,目的至2020年完成大湘西地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
方案中指出,依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将重点打造一个品牌,施行三大方案,强化七项保证,简称为“一三七”工程。
【政策】湘西茶统一叫“潇湘茶”
湘西,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农特产品丰富是其一大特征,尤其是茶叶资源丰富。整合资源,打造湘西茶叶资源,成为精准扶贫、加速湘西地区开发的重要渠道。
9月24日,湖南省发展和变革委员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施行方案》。
方案提出,在总体思绪上,打造以“生态、安全、有机”为内涵的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区域公共品牌,引导相关市州县和省内茶叶龙头企业积极运用“潇湘”茶公共品牌,完成各方合作互利共赢,做大做强大湘西地区茶叶产业,提升茶叶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构建以“潇湘”茶为统一的公共品牌,以沅陵碣滩茶、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石门银峰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为主体,中小企业普遍参与的“潇湘”茶+品牌建设体系。在目的上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把“潇湘”茶品牌打形成全省、全国的知名商标;经过5-8年的努力,培育1家过100亿(湘茶集团)、3-5家过10亿、5-10家过5亿销售收入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扬公共品牌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创新发展市场机制,力争到2020年完成大湘西地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品牌整合范围逐渐覆盖到全省,将“潇湘”茶公共品牌成功塑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茶叶品牌。
【背景】湘西是我国绿茶黄金产业带
在我国茶叶领域,湘西地区举足轻重,是我国绿茶黄金产业带,有茶农20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3.9%,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117.7万亩,产量10万吨,分别占全省52.7%和50.6%,综合产值超越150亿元。
从地域上看,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0.43% 资金 研报]、怀化、邵阳、娄底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本方案将施行范围扩展到武陵山片区的安化、石门、桃源三县,共45个县市区。有古丈、保靖、沅陵、会同、洞口、石门、桃源、安化等茶叶主产县,有安化黑茶、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沅陵碣滩茶、石门银峰等国家地理标志维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有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茶叶生产企业17个。
由于大湘西地区茶叶品牌多、乱、杂,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加之对品牌建设认识不足,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大湘西地区“有好茶、无大品牌”,没有真正构成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品牌优势。为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发展目的,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湖南茶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必需进一步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
【措施】 将施行“一三七”工程
在详细施行方面,方案做出了详细的安排。依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打造一个品牌,施行三大方案,强化七项保证,简称为“一三七”工程。
一、打造一个品牌
即“潇湘”茶叶品牌,其定位为地理证明商标和区域公共品牌,作为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和一级商标,与区域内地域商标、企业商标共同组成三级“母子”商标体系,区域内原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著名商标、企业商标仍按原有方式运作运用。经过“统一产业规划、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逐渐完成大湘西地区茶叶运用“潇湘”作为统一的公共品牌。
二、施行三大方案
省发改委、省农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整合相关资金,用于支持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品牌建设。近期启动施行三大方案:一是标准化基地建设方案。针对重点茶叶企业和茶叶主产县,支持茶叶标准园创立(面积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低产茶园改造、茶树良繁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备建设,示范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采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二是标准化生产提升方案。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及规模化茶叶专业合作社,施行茶叶加工设备配备的改造晋级,促进茶叶加工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三是品牌战略营销方案。发掘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抓好品牌营销筹划与宣传,支持茶叶主产县和茶叶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采取多样化方式宣传推介“潇湘”茶品牌, 支持“潇湘”茶品牌商标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强化七项保证
1、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负责拟定品牌建设指点性意见,研讨出台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扶持资金。省直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围绕大湘西地区茶叶品牌建设总目的,制定产品标准、发布公共信息、监督品牌运用、维护品牌权益,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2、建立运转保证机制。由省内重点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负责“潇湘”茶商标设计注册及公共品牌的详细运作施行。各发起人单位作为品牌促进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促进会实行会长制,人选由常务理事单位选举产生,秘书处设在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委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讨所等科研单位,起草制定“潇湘”茶公共品牌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报省农委、省质监局同意后发布施行,做到标准统一。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产品召回管理制度,支持开展茶叶标准化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质量量安全意识。
4、完善产业规划规划。以名优绿茶为重点,兼顾黑茶、红茶和白茶,进一步优化茶类规划。突出抓好武陵山区100万亩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和雪峰山区100万亩黑茶产业带建设。有关市州、县市区依据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本区域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或施行方案。
5、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的相关制度,包括促进会章程、促进会登记注册、申报品牌注册标志;制定品牌管理、准入、监督、退出机制及应急预案;执行品牌授权,产品监督、检测检验、市场营销及品牌塑造等相关制度规范。支持建立“潇湘”茶品牌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保证措施,明确监管主体,促进“潇湘”茶品牌可不断健康发展。
6、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依照“渠道不乱、用处不变、各司其责、各记其功”原则,以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主,省发改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潇湘”茶品牌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涉茶资金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大湘西茶产业发展和茶品牌建设,重点在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加大对促进会成员单位的支持力度。
7、强化人才技术保证。经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技术型、管理型、营销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强化人才引进,依托重点茶叶企业设立人才基金,营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创业气氛,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激起人才生机。推进企业加工技术改造、器材晋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茶叶产质量量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