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咖啡有速溶 普洱茶也有

发布时间:2024-11-05 点击:51
都市白领喜欢速溶咖啡,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方便!说到喝茶,很多人都会觉得泡茶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其实,普洱茶也有方便好喝的速溶普洱茶——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清朝时期,云南土司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据史料记载,宫廷里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现代的茶膏工艺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这一现代科学普洱茶膏制作工艺。这种工艺模仿了清代普洱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控制在常温35~42摄氏度之间。所以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更好的保存和提炼普洱茶的香气、色泽、口感,冲泡时带着若有若无的清淡香气,冲泡后没有茶渣,汤色褐红通亮、色泽饱满,不含任何杂质,比直接冲泡的普洱茶更优,入口滋味醇厚润滑。要是喜欢调饮,固体茶膏省去了过滤茶叶的麻烦,在融化的茶水中直接加入牛奶、蜂蜜、玫瑰酱等好物,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