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昌宁茶产业怎么解困?
发布时间:2024-11-05 点击:49
英德茶叶网讯:“不晓得这茶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不晓得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茶叶摘完。”“不晓得这么多的鲜叶要卖给谁。”温泉镇尼诺村党总支书记周发荣用3个“不晓得”,总结出了茶农近期的感受。
这3个“不晓得”,不仅仅是尼诺村的“总结”,昌宁全县的茶农同样在其陪伴下,渡过了一个春茶季。全县一切茶农都感到了“倒春寒”,鲜叶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差不多每个时段都要低2元以上,而茶叶的同时萌发,更让这种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
共同发力 携手解困
“茶产业要不断发展、做大做强,必需建立在茶农决心的基础之上。”如昌宁县副县长杨朝强说,面对严峻情势,昌宁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政府、企业、茶农上下齐心,最大限制降低损失。昌宁县委、县政府次要领导带头深入茶园、茶企、茶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和降低茶农损失的“茶六条”,即涉茶部门、金融机构、制茶企业严密团结,共渡难关;制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茶农鲜叶款及时足额兑付;ctc红碎茶生产线倾力生产,最大限制地收购鲜叶,保证茶农利益;电力公司倾力保证制茶企业和茶叶初制所电力供应;乡镇以组建茶叶采摘队、互助组等方式保证采茶用工需求;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联络、自发靠前效劳,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生活,就得有群众的支持。在这年这种市场条件下把茶叶收起来,即便自己倒贴一点,也不能让群众对市场、对产业丧失决心。”面对市场的低迷,漭水镇明德村茶叶加工户禹春祥依然坚持收购着。昌宁县茶办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春茶干毛茶总产达699.43万公斤,同比增长35.81%;完成产值23299.89万元,同比增长2.37%,在干茶价格、鲜叶收购价格不断走低的状况下,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其中,累计收购ctc原料鲜叶3000余吨,生产ctc红碎茶650吨,同比增长56.07%,鲜叶收购均价2.7元/公斤,支付茶农鲜叶款810多万元。
立足资源 做精产品
正当昌宁县上下努力抗御市场“暖流”的时候,一个好音讯让昌宁茶人决心倍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帮扶西南山区贫穷茶农示范项目在昌宁启动。
参与启动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讨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副会长张士康和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孙伟林,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开发应用技术研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跃进3位专家实地调查,为昌宁古茶树维护与利用、茶产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张士康建议:“茶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传统,打破在现代,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茶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昌宁茶产业转型晋级,一要充分开掘昌宁的独有资源,特殊是对古茶树资源的维护和利用;二要设计并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并经过筹划全国性茶事活动和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三要立足创新,挖掘一批特征茶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四要创新商营模式,打造茶庄园、茶天堂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复合消费模式。朱跃进建议:“昌宁在古茶树的维护上要有规范的管理流程,在现代茶园建设上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程序。”
昌宁茶人也在考虑着、探究着。“这年的茶市场变化,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太大,次要缘由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传统的销售渠道,全国1500多家加盟商销量稳定增长;二是拓展了旅游销售渠道,在全省建立了5家3000平方米的专营店;三是成立了理想科技集团做网络直销,建立了点对点分享的销售模式。”龙润茶业集团副总裁赵映旭坦言,昌宁茶产业转型发展,应重点在精密化、质量化、品牌化上来做文章,加强茶园管理,强化农残监管,做实分级采摘加工,做到从原料到产品销售一条龙的监管,以质量来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
昌宁县古茶树维护协会担任副会长的昌宁龙润茶业公司总经理罗加荣,是不断努力于古树茶维护与利用的茶人之一。对昌宁古茶树的维护和利用,罗加荣提出:“在维护古茶树上构成全民参与的气氛和布局、在营销上要有昌宁古树茶品牌意识、在制造加工上构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罗加荣以为,昌宁茶特殊是古树茶要把纯生态作为最大卖点,以古树茶、生态茶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昌宁县日前正在制定相应的措施,重点将从强化茶园基地建设、开展现范茶所建设、走品牌复兴之路等8个方面着手,促进茶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