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文龙镇五棵桩茶园背景介绍(下篇)
发布时间:2024-10-25 点击:64
五棵桩海拔已有2000米,顺着古道往上走2个小时就到无量山主峰对面的黄草岭,从黄草岭翻越无量山走的是南诏国时修的国道一刊木通道。今天依然能看出,从御笔山后面的长地山村和山冲邦崴村→五棵桩→黄草岭→刊木通道→景福勐令芹菜塘,这一路古道上的村寨都有300~1000年的古茶树,这条古道通行千年,这一线古道上的古村寨南诏国时期都在种茶。
山冲邦崴、五棵桩、长地山这些古茶区,汉人们并不是第一个进去种茶,汉人们进入上述地点种茶是因为那个地点过去有村寨、有茶树,汉人们后来进去不过是在老茶地上扩种茶园自明朝洪武年间上千的汉兵驻营屯守在锦屏坝子后,必然会出现汉到夷走的情况,面朝锦屏坝子的无量山东坡的乌蛮各支系大部分向无量山西坡和镇沅方向迁移,有少数融入汉族,至迟在清朝末年御笔山一带的山上已无纯粹的彝族村寨。
今天御笔山后面无量山东坡山上的村寨几乎全是汉族村,这些汉人都认同祖上是充军来的,有的还记有家谱,祖上为江西籍、湖南籍、南京籍。从山冲邦崴、五棵桩、长地山各地点等行等距顺坡栽的200年左右的古茶树来看,都是中小叶,那是无量山高海拔地区本地的茶种。
二百年前汉人们在种茶时并没有去西双版纳或临沧地区引种,汉人们在御笔山种的茶仍是无量山银生荼的传种,汉人们种的茶树其茶种引至乌蛮的支系倮倮人、侎俐人留下的古茶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古城遗址被御笔山抬着一方角,御笔山产的茶无法和银生城分割,菜籽地、五棵桩茶地里的茶无论过多少年都有资格归入银生茶家族。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