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普洱茶界的那些“奇观异象”
发布时间:2024-10-19 点击:43
说到奇观异象,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到各地奇特的景观以及各种各样让人惊异的景象。或多或少也都听过一些让人向往、惊叹的奇观异象。那么你知道普洱茶界也有奇观异象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普洱茶界的那些奇观异象。
第一,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一般是指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普洱茶的官方定义中明确指出了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平时喝的普洱茶中不但有大叶种还有中小叶种,甚至还有袖珍型的猫耳朵。
他们都出自云南各大茶山,到过茶山的朋友都知道,很多地方的古树茶是大叶种、中小叶种混生在一起的。他们同宗同源,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用同样的制茶工艺制作而成,冲泡品饮滋味丝毫不逊于大叶种普洱茶,有的中小叶种古树茶甚至滋味更胜一筹,比如曼松、那卡、倚邦、景迈等。你能说他们不是普洱茶吗?
第二,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昔归却是低海拔的好茶。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昔归却偏偏例外。昔归,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濒临澜沧江,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非常适合普洱茶生长。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土质层很薄,这里生长的古茶树为了吸收澜沧江中的水分,根须不断的向下延伸,根扎得很深。所以,这里的古茶树生命力很强。
可以说,昔归是所有名山茶中海拔最低的地方。昔归茶内质丰富,茶汤浓度高,香气高锐融于汤水之中,茶气强劲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可谓临沧普洱“柔中带刚”的典型,难怪有“临沧班章”之称。
第三,从叶底叶片上的叶脉、锯齿区分茶树。
曾经有前辈指出:区分古树茶与台地茶可以把叶底摊开,数叶片上的叶脉、锯齿的多少。认为叶脉、锯齿越多,茶叶的树龄越大。但随着我们对普洱茶认识的深入,渐渐地我们发现:现在很多茶从叶底上来看锯齿、叶脉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即便是一些当地公认的树龄比较大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也很有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锯齿、没有那么明显的叶脉。
第四,不苦不涩不是好茶。
曾经在普洱茶界有一句话叫“不苦不涩不是茶”,即便现在也还会有人用这句话来告诉一些刚开始入门的茶友,但其实,这句话严格来讲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苦涩是茶的本味,基本上每一款茶都会存在苦涩味,只是经冲泡以后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样,有的显著有的不明显而已。
普洱茶是讲山头的,如果你以老曼娥的苦涩去衡量冰岛老寨,那么冰岛老寨肯定是不合格的。但你能就此说冰岛老寨不是好茶吗?这样显然是不对的。如果你放眼整个普洱茶界,你甚至会发现:很多高端顶级好茶,比如薄荷塘、冰岛老寨、曼松等都是滋味香甜型的古树茶。有的茶你甚至丝毫感受不到它的苦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