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井泉“接纳龙井茶,还烹龙井水”
发布时间:2024-10-11 点击:43
杭州龙井泉
明代诗人屠隆写过一首《龙井茶》来赞美龙井茶和龙井水:“接纳龙井茶,还烹龙井水,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飒飒来松风”。龙井,原名龙泓泉,又名龙湫,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在龙泓涧上游的风篁岭上,而龙泓涧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的南岑岭与天马山之间。龙井泉池用经由精工镌刻的云状石栏围绕,泉池后壁是古朴叠石,泉水就是从叠石下石隙中涓涓涌出,在龙井泉池搜集后,经由泉池下方通道流人低处的两个相连接的长方形水池之中,然后流人了玉泓池,最后跌宕而下,以是龙井泉被人描绘为“十里泉声咽断崖”。凭据明代田汝成所撰的《西湖游览志》纪录,龙井泉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 238-251年)被发现。西晋炼丹师葛洪曾在此炼丹。明代,曾有人在井口发现一片刻有东吴赤乌年间向“水府龙神”祈雨的祷文的投书简。可见龙井泉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闻名于世了。据民间传说,龙井泉与江海相通,其中居有一龙,以是称之为龙井。苏东坡也作诗对此进行了咏叹:“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蚊龙潭”。北宋词人秦观的《龙井记》更是将这一传说写得生动无比:“惟此地蟠幽而居阳,内无靡丽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限;龙井之德,盖有至于道者,则其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
龙井泉是一种石灰岩区的岩溶泉。龙井周围均为石灰岩层,且都是由西向东南偏向倾斜,而龙井正好位于倾斜的东北端,这就形成了地下水顺着岩层面顺流而下的有利条件。此外,龙井泉的四周另有一条断层破碎带,这也为龙井泉源源不停的地下水补给提供了优越的通道。在地质条件上,龙井处于有利于汇合地表水的地方,再加上优越的地表情况,使地表水没有渗透到地下岩溶裂隙之中,而是流向了龙井,这也是龙井终年不涸的缘故原由之一。
龙井泉还泛起一个异常有趣的征象,即当人们用棍子将龙井泉水搅动起来之后,水面上就会发生一条水纹,这条水纹如游丝般由外向内蠕动,并由大变小,最后逐渐消逝。人们将这条水纹称为分水线,当地人还称之为龙须。这种分水线在下雨时加倍显著。分水线其实是一种水流体动力征象。因龙井泉出口在水平面以下,当水从下出口流出时,出口四周水流因流速加速使压力变小,水被搅动后加速了水流的速率,以是会泛起分水线。另一个有趣的征象是,在龙井泉池的底部和边缘岩石上,常泛起一些由豆状小颗粒所叠成的不规则的小堆。这是由于在岩溶泉中含有碳酸钙和其他杂质,在它们掺合在一起沉淀的过程中,因受到泉水流动的打击而不停的转动,这种周而复始地转动使这些沉淀物形成了豆状的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