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研讨院茶叶研讨所专家赴青海教授制茶工艺

发布时间:2024-10-06 点击:53
花叶海棠定型修剪现场解说
7月27日至30日,青海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邀请了中国农业研讨院茶叶研讨所专家来我省教授制茶工艺,对茶园建植、制茶机械操作和制茶工艺等进行现场指点。
7月28日,专家组一行来到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花叶海棠(藏茶)种植基地,实地检查了茶园建植现状及茶树生长状况,经过对该项目工作开展状况的汇报,专家组对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现有的茶园建植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一定。
专家以为在现有建园基础之上经过大规模的发展完全可用机械化采摘替代人工采摘,持续调整产业构造,完成经济转型。同时对茶园建植密度、茶树的定型修剪、茶树定杆高度等方面给予技术指点,对人工采摘叶片、牙尖做了现场示范。经过5个小时的采摘,鲜绿的嫩叶被搬进制茶车间,等候被制成茶叶。随着制茶机械运转,身着白大褂的制茶专家和全体工作人员开始正式制茶。具有50余年制茶经历的专家权启爱率领大家亲身上阵,分别对红、绿茶两种茶叶的加工工序进行现场指点,叶片和牙尖分别经过杀青机、发酵机、揉捻机、曲毫炒制机、烘焙机、提香干燥机,经过每一道加工工序最终被制成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和红茶,成功炒制的茶叶色泽鲜亮艳,冲泡后的藏茶更沁人心脾,绿茶汤色嫩绿光亮,味道醇厚;红茶汤色红黄光亮,甜香爽口。车间内茶香恼人,看着新颖出炉的茶叶,大家满怀欣喜,这意味着南山不仅能种树,还能种茶、做茶。
7月29日,专家组进行了座谈授课,花叶海棠(藏茶)课题组成员就藏茶的历史渊源、生态学特征及功能作用向专家们做了全方位介绍。专家组权启爱老师经过初次试制藏茶总结经历,并精心预备了授课课件,经过幻灯片放映,愈加详细直观的阐述了藏茶制茶机械操作原理及茶叶加工工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我省技术人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时机,希望双方可以加强交流,多提供学习培训平台,持续提升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依据叶芽部位采取不同的制茶工艺
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自2013年至今,经过对花叶海棠(藏茶)项目的引种驯化繁育、茶园建植、茶叶制造的试验,获得了一定成绩,一是花叶海棠引种驯化、种苗繁育,建立了种苗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并制定了花叶海棠(藏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获得了育苗技术效果,构成花叶海棠播种育苗技术体系,对促进藏茶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发展具有指点意义。
眼前,我省花叶海棠(藏茶)资源基本处于野生待开发状态,开发利用花叶海棠(藏茶),不仅可以丰富茶的品类,还能极大的提升藏茶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青海高原藏茶产业发展,提升青海藏茶产业科技创新才能,推进产业内部构造调整,还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经济全方位发展。另外,花叶海棠(藏茶)的高附加值、良种化繁育,以及天然无污染、土地生产力高效等特征,恰恰是现代林业的特征和要求,是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鼎力推行藏茶的高效种植,有助于我省现代林下经济的打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