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喝普洱随笔
发布时间:2024-10-05 点击:47
不知不觉已经把普洱茶当成日常饮品了,也喝了不少茶了,作此随笔,也算总结一下,与茶友分享,随笔嘛,有点乱,想到哪说到哪。
1、关于买茶
基于人之间基本的尊重,进任何一家店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茶品不合口可以转身走人,不要给卖茶的上课,高人多的是,要谦虚谨慎,除非对方态度有问题。
一泡茶尽量喝到尾水再下评价,全面体会茶的优缺点。
叶底会告诉你很多情况,通过热嗅气息,揉捻柔韧性,判定仓储、农药化肥的残留,查看叶形,叶质厚薄,判定拼配的情况,树龄的大小等等。
买的是茶,不是包装,不是品牌,不是故事,一切让茶来说话。一个基本原则,好的茶一定不便宜,贵的茶不一定好,我们找的是性价比。
品饮这几年的茶,觉得06年、10年的茶质应该是最好的,07年的春茶也不错,但07年市场太乱,要甄别,今年的春茶普遍偏薄,至今还没买。
买茶一定要喝,凡是不让品尝的一律不买,所以我手里没有澜沧乌金,没有大益马饼,没有天福茗茶的所谓易武熟砖,没有。。。。。。我是喝茶的。
2、关于存茶
我们是喝茶的,不是玩股票的,茶不在多,够喝足矣,农产品每年都有,存一点也是为了能以低价喝到优质的茶品,不要贪,量力而为,新老茶品能形成消耗循环就够了。
仓储的知识论坛里好多高人都提到过,理想状态好像是恒温25-30℃,湿度70,这对一般家庭是不可能做到的,基本上都是自然存放,我觉得这必定会形成一方水土一方茶,茶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必定形成不同的口感风味。就我品尝过的几个地方,广州的香气低沉,汤色漂亮,顺滑度高,但总觉得有点水闷味;版纳当地存放的,香气扬,但水汽大,汤质偏薄,叶底糜烂;郑州存放的,鲜爽度高,汤色净透,但涩度大,如果能想办法降低涩度,我更喜欢。所以,适合自己的口感就是好的。
突发奇想,同一批茶在全国各地自然存放,多年后拿来对比,一定会很有意思。
3、关于茶人
茶人,广义上讲应该是一切爱喝茶的人,不能单指那些卖茶的和一些所谓的大师。挺喜欢论坛里俗部兄的那篇文章《行走在普洱茶的边缘》,文中的师弟是我很欣赏的,一个真正的茶人不光是懂茶,还要有正能量的普世价值观,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
茶商卖茶挣钱无可厚非,但不能诚信缺失挣昧良心钱,卖茶的有几人做到了,甚至有好多仗着资历深,人气足,挂着n多头衔,自诩为专家,罔顾事实,为了利益发些谬论,误导茶友,这种人也好意思称自己是茶人,呸!什么玩意!
别人的观点都是参考,要自己想,自己对比,自己悟。
4、关于品茶
品茶不是喝水,不为解渴,更多的是通过茶品产生舒适的体感所带来的愉悦的精神享受,用玄一点的话说就是修行,修心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