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煎茶

发布时间:2024-09-28 点击:49
煎茶法指的是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等泡茶程序。
煎茶的方法
1.备茶:
唐代所饮之茶与当今所饮之茶有很大区别。如陆羽《茶经》里所述﹐唐代茶大体上分粗﹑散﹑末﹑饼等四种。唐代末期﹐宫廷贡茶品类中开始制造工艺更加精细的研膏茶。
2.备水:
古人饮茶对水品的选择较现代人优越和讲究。
3.生火煮水:
将事先备好﹐宜于煎茶的木炭(或其它无异味的干枯树枝)用炭挝(小木锤)打碎﹐投入风炉之中点燃煮水。在此之前置交床(支架)将鍑(大口锅)固定好﹐注水于鍑中。
4.调盐:
当水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时为初沸﹐此时从盛盐盒中取出少许食盐投入沸水之中。投盐之目的﹐在于调和茶味。
5.投茶:
当鍑边如涌泉连珠之时﹐为二沸。此时要从鍑中出水一瓢﹐以备三沸腾波鼓浪茶沫要溢出之时﹐救沸之用﹐有如煮水饺时以冷水汤点止沸。于此同时以竹夹绕沸水中心环绕搅动﹐以使沸水温度较为均衡。并及时将备好之末茶按与水量相应的比例投入沸水之中。
6.育华:
水三沸时﹐势若奔涛﹐鍑中茶之浮沫溢出﹐要随时以备好之二沸水浇点茶汤﹐止沸育华﹐保持水面上的茶之精华(亦称之为“茶花”)不被溅出﹐但应将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以保持所煎茶汤之香醇。
7.分茶:
茶汤中珍贵新鲜﹐香味浓重的部份﹐是鍑中煮出的头三碗﹐最多分五碗。
8.饮茶: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一章里强调饮茶一定要趁刚烹好“珍鲜馥烈”时来饮用。只有趁热才能品尝到茶之鲜醇而又十分浓烈的芳香。
煎茶法特点
煎茶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煎茶过程中,人们关注和贯彻茶道精神;第二个特点就是煎水:第三个特点是有一套严格的煎茶礼法和程序。中国的茶道精神可用“雅洁、清静、平和、空灵、率真”来作概括和描述,煎茶法要始终将茶道精神贯穿在整个茶艺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在使用煎茶法之前应该煎水,而在煎水之前就要选水,要根据煎茶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来认真地选水。而煎水的关键在于“候汤”,水有一沸、二沸和三沸的说法,一沸水嫩,三沸水老,只有在二、三沸之间的水为最好,被称为“中汤”。古人将“候汤“分为气辨、形辨和捷辨,而“候汤”的关键就在于心领神会,即“神辨”,当达到”神辨”的程度时,就称为“煎水”。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