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茶市进入“将来消费”模式
发布时间:2024-09-27 点击:57
三流商家追逐市场潮流,二流商家抢占市场先机,一流商家创新消费模式。眼下,一种创新的消费模式在武汉悄然出现,某茶庄老板请来茶叶界名师出手,手制名茶,别看眼下这种新制茶叶并不起眼,但时下有眼力的高端客户看重的是其若干年后的价值。
浏览大图
茶界名师到汉引惊动
最近,武汉茶叶界有点小震动,由于业界颇有名望的“普洱教父”白水清来了,很多茶老板都希望与其约见,为自己的茶叶生意添点“彩头”。
记者跑了多趟,昨日下午在位于沙湖大道的清逸园见到白水清。白水清1955年生人,祖籍福建安溪县龙门镇美卿村。现任香港安溪同乡会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终身荣誉会长。
20世纪90年代初,他进军茶叶市场,到1993年,已经差不多收齐了一切年份的普洱茶,其中超越百年的就有几十种,由于高深的茶文化造诣,茶商、茶人、茶友送其“普洱教父”称谓。
请“教父”出马亲制名茶
白先生此次来汉惹起惊动,缘由之一是受人之托,亲手制造两款普洱名茶作为某茶庄主打招牌产品。业内人士都明白,新制的普洱茶并不适合饮用,且价值不高,需阅历一定年份,才可“增值”。该茶庄花如此代价,赢利点在哪里?
事实上,邀请白先生的人,也是其娘家亲戚,茶庄老板说:“白先生亲手制造的茶,自己也具有定价话语权,也就是说,他今日制造的这批茶,今后在市场上价值几何,基本他自己说了算。”
说到这里,很多人明白过来,如能买到“巨匠”制造的茶,若干年后其价值一定会增长,而且“巨匠”本人为提升自我话语价值,这个价格一定不会低,相当于“买到就是赚到”。
花半年选材做足噱头
换句话说,这一消费模式就是借助“名师”为噱头,将茶叶作为一种投资品,购买茶叶的人,多半是看重其将来“增值”,至于过多久能增值多少,就看巨匠的“炒作”才能。
本次白先生制造的两款名为宋聘、红印的茶,茶庄可谓做足噱头,从半年前开始,就伴随白先生到全国各地选材,并将过程整理记载,作为宣传材料。
白先生说,武汉人爱喝普洱茶,爱珍藏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鉴别,懂得其价值的并不多,武汉与他渊源颇深,此次来,特制的两款茶均是精品,另一层目的是提升武汉茶友整体鉴赏境界。
记者看到,一块新制的“宋聘”,日前标价数千元,而茶庄展现的另一块“宋聘”已有百年历史,在香港拍卖市场报价约200万元。这两块茶放到一同展现,不少客人都忍不住询价争抢那块新茶。
“教父”本人是最大赢家
请“教父”制茶代价不菲,怎么完成最大盈利,记者了解到,在这场投资大餐中,最大赢家事实上是“教父”本人。
首先其凭仗对普洱茶的了解,在工艺和配方上进行改进,能让茶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陈年”效果。
其次,这次制造的这批普洱茶,他不会全部销售,而是自己库存一部分,当定价增值到合适位置,其“库存”就能带来更大价值,事实上是一次“双赢”的商业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