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画,画中有茶
发布时间:2024-09-26 点击:54
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宋朝那样优雅。
在茶上更是如此。
点茶,是茶史上最美的风景,美在茶味的甘淡,美在宋人点茶、斗茶,美在宋人在茶上“作画”。
|宋|人|的|美|学|
“点茶”,在唐末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点茶法并非主流,唐人自陆羽之后,改“粥茶法”为“煎茶法”。
在陆羽之前的“粥茶法”是这样的:
直接在锅(釜)里煮,锅里烧开后投入茶叶,边煮边加入盐、葱、姜、橘皮等调料,再舀出,分发到各个碗里。
唐人陆羽前的“粥茶法”,因为加入了各种调料,就像“菜汤”一样。
这种喝法,陆羽就已经看不惯了,所以在他的《茶经》中把这种饮茶法称之为“沟中弃水”
宋刘松年《撵茶图》中的部分点茶工具:茶磨、茶炉、茶瓶、茶盏、盏托。
宋人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将黑盏预热,将茶粉投入黑盏之中,注水壶(汤瓶)注水其中,水流极细,如蜻蜓轻点暮荷,故称点茶。
磨茶粉
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才不会热水注入温度降低,建窑的黑盏“质厚难冷”最合适。
“茶色白,宜黑盏,纹如兔毫”的建窑兔毫盏备受推崇
而最为推崇的当属“曜变天目盏”,堪称碗中宇宙,色彩斑斓。
点茶十分考验点茶技巧
点茶非常讲究粉与水的比例,也是一碗好茶的关键,水分几次注入。
用筷子或汤匙击打茶汤,后来便是专业创造了一种器具——茶筅用来调和茶汤,使其泛起泡沫,凝而不散,颜色以奶白为上,浮起满碗雪花,美如疏星在空。
在曜变天目盏的星空宇宙中,泛起层层雪浪。
宋人认为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最美全在甘甜,这在一开始就体现在茶饼的制作上。
宋徽宗《文会图》,表现和大臣分茶场面。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
苏才翁和蔡襄一起斗茶,蔡襄茶叶更好,用的是惠山的泉水斗茶。苏才翁茶叶略差一点,但是却用了翠竹浸沥过的水,点茶之时竹香盎然,于是胜出。可见斗茶时用水的重要。
|史|上|最|美|的|茶|汤|
茶百戏是茶中有画,画中有茶。
虽然茶汤里的画,须臾便散。
但宋人把山水刻在画里,也在茶里,更在心里。
可惜,明代以后,点茶日渐式微直至消失,茶百戏更就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但七百年前那碗最美的茶汤,永远令人动容。
茶百戏,是宋人的茶艺术。他们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又称“分茶、水丹青”。
茶百戏,略类似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
通过汤瓶注水的控制,在盏面上幻化出各种画面,宋人称之为“茶纹水脉”。
运用茶匙击拂,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形成各种物象,如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