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茶洞古文化

发布时间:2024-09-23 点击:120
北江,临桂县第一长河义江的最大支流,源于该县与永福县交界的九江尾,流域面积含茶洞乡90%以上的山岭及土地。茶洞乡辖的2.1万多人口,皆沿北江两岸居住,绿水青山,风光宜人。千百年来,北江流经的土地虽然比不上大江大河宽广,但其文化厚重精深,为后人津津乐道。
足智多谋巧建茶洞圩
“江洲屯寨隔条河,思吉下来是鹿角,垠头江底平排座,茶洞街龙曲隔个坡。”这是当地流传已久的茶洞地名歌。
深山多古寺,古寺有能人。只有百多年历史的茶洞圩,极富文化底蕴和当地文人的聪明才智。有史料记载:这是清宣统元年,垠头富豪李景斋为不打抱不平,和方便周边山寨群众及远处山民买卖而捐资修建。
百年以前,茶洞附近以及远处的山民赶的都是花岭圩。历史悠久的花岭圩,虽然距茶洞不足10里,但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应有尽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村霸或圩霸好吃懒做,常常无故找茬,欺负前来做生意的老实村民。有老人们提议另成圩市,垠头富豪李景斋平时就爱打抱不平,于是决定一人捐资修建。但是,当时官府公告:不足7里的村落,不能成圩设市。修建新圩的各种皆备齐,单等县令批文,聪明的李景斋吩咐给县令引路的乡人走两江镇信果,再转道保全到茶洞,所行路程不足百里,也是七八十里有余。茶洞原名新圩,因以茶叶茶油交易为主,且圩场东西两面皆高山,仅中间为田垌,故名茶垌,现称茶洞。现在的茶洞乡除保留传统的特色产品外,还新增如“白香果”等环保绿色的新型品种。
13古村同修“联合坝”
茶洞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如同吊在棚下的葫芦瓜,下大上小,中间是系绳索的瓶颈,顶上小的部分为崇山峻岭,下面是土质肥沃地势开阔平整的农田。千百年来,北江纳流域几块湿地的泉水,借助10条栏河坝,源源不断地灌溉着两岸的农田。
“合联坝,不修自己罢;阳坝阳坝,年年修年年塌。”湿地求水的另一个故事。合联坝,即现在的联合坝。一般情况下,大泉湿地的水源直接可以灌溉花岭、护山和高寨等村的农田,湿地下游就是50里北江河上,建筑规模和灌溉面积最大的联合坝。数百年前,北江水患不断,农田绝收,于是大泉附近社肚、登云、定安堡、大泉圩、花岭、徐村等13村的村民自发组织日夜大战合联坝。然而,由于河宽水急,地形复杂,拦河工程反反复复。夜以继日、连续不断的艰苦劳作,不但把村民们搞得筋疲力尽,还把家家户户的粮仓一而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