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细述茶之文化
发布时间:2024-09-20 点击:52
   茶渊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三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bēn,其名,一曰茶,二曰jia,三曰设(原字为“设”上面加“艹”),四曰茗,五曰舜(原字为“艹”)。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当初称为“八件事”。到了元代时略去“酒”,开始成为“七年事”。在元代的杂剧《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名,历代盛行至今,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唐朝陆羽《茶经》问世,“天下益知饮茶”。陆羽对茶文化的传播和推进起了很大作用。后人为表示对陆羽的敬仰,称陆羽为“茶圣”。 
在现代社会的今日,茶在经济、文化、商贸、种植、日常生活曾至中外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安吉之白茶,仔细讲起来,实属天下第一茶中珍品,它完全不同于福建的大白茶白牡丹。天然野生,山高水清,生长在岩石之中,笑霜傲雪,承天地之甘露,接日月之精髓,如长白山之野参,似青藏之雪莲,弥足珍贵。冥冥之中那颗株被封为“白茶王”野生的秦似像高贵的仙子一样来临人世,而且独乎于钟情安吉这方宝地。赐福安吉百姓。这是人间独一无二的尊贵质量,据科学测试:安吉白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他命c等次要成份要远远高于其它茶叶。安吉白茶叶嫩肉厚,一整年养育,就初春一次采摘(浙江其它地方差不多一年四季都采摘),外型挺秀,通体雪白,中心经络尤为晶莹,往往使茶家、商贾、饮者爱不释手。安吉白茶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名声鹊起,以茶中奇葩之态直追“西湖龙井”。
安吉白茶宜用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左右分开,簇立杯中,交错相映,上下沉浮后,二尖向上,像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栩栩如生,煞是壮观。入口香气芳香,顿觉神清气爽,余味无量。在此我自撰小诗一首: 
浦江源头是吾家,君若闲时来吃茶。 
青山黛墙红瓦屋,门前几亩白茶花。
茶市场
安吉白茶2010年春季买卖尤为热闹,四面商贾、八方宾客云集溪龙白茶街、递铺竹业城及特产市场,天未放亮,已经人头攒动,摩肩蹭掌,火爆得很,买卖量、买卖价对茶商、茶农来说是哑巴吃饺子,喜悦之情溢于脸上。上海世博会、北京、河南、河北、东北、西北、江苏、江西茶商、茶客伸拇指直夸安吉白茶之质量,连本省新昌、松阳等茶市大县的茶商也慕名而来。安吉白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高的名誉,是相当不容易的,和县委县府在白茶伊始时的鼎力扶植、免费推行。县相关领导同志时有大篇幅的白茶文章关注安吉白茶。以及广大农林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和不懈努力,还有安吉白茶协会在全国东西南北的奔走、宣传、推介,以及全县茶商、茶农不辞辛劳的付出所相联的。安吉白茶的前景一片灿烂。茶世界的辉煌在安吉白茶。
但在愉快之余,也有不足:安吉白茶龙井还未真正问世,白茶的制造技术还有待提升,顶尖高手太少,由于制造上的不足,高档次的白茶总量太少,制茶专家高手应得到政府重视,每年春季应组织一次炒茶高手现场竞赛,评选白茶的等级,再有二三个好商标,安吉白茶总产值将大幅度提升,曾至翻番。 
茶王寺
另外,笔者还有一个很朴素、很天真的想法,当然更次要是很经济现实的想法,古人云:受人芥末,报之桃李。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白茶仙子”自天庭顺着九龙峡迤逦而行,来临安吉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安吉造福扬名,我安吉百姓为何不为“白茶仙子”矗碑庙宇,四时供奉。还一个百姓对白茶仙子恩泽之情的释放场所,又提升安吉白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本质也是安吉白茶的自我包装的手法。又提高一个地域文化的意味。茶王寺能否可建,很值得商榷。
茶专家
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是旧时制茶技术的总结,寥寥数语云里雾里,难解真面目。制茶技术古往今来均是口传手教,因人而弄,因茶而异,现代制茶企业的制茶技术的次要步骤是:采摘-萎凋-静置-搅拌-发酵-杀青-揉捻-初干-再干。笔者写写很快,从旧时到现代不用一分钟就介绍完了,可实际操作中就难了,每一个步骤、环节对茶叶来说都是: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的变化,每一个细节的轻、重、缓、急、抬、搅、压都是经历的总结。假如整个制茶过程错了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其整个质量。而且这一切还很难形于字、入于书。只要亲眼看、手把手教才行,唯如此,也只心灵手巧者知会七八,真正成为高手,凤毛麟角也。 
我安吉白茶业内有位制茶专家,业内人称其为“小朱”、“朱师傅”,普通本地外地茶商识其人者极多,老远就喊:“小朱来了,朱师傅来了。”其茶摊旁边立即就成为一个小中心。“小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假如找来比我更好的茶,我的茶就分文不要,白送。”此话听起来有点大,但事实每次都证明,的确整个茶市就数“小朱”的茶品相、香味、色泽、口感是最好。“小朱”收的青叶挑质量好的,价格最高的,再加精深的制造技术。溪龙黄杜不少茶厂老板把自己的茶卖掉,把“小朱”的茶买进,作为款待贵宾之用。更有不少不知情的人以为“小朱”的茶是从千岛湖方面运来的。也有一些制茶师傅看了“小朱”的手,以为其不可能炒出如此高水平、高质量的白茶,实不知“小朱”是戴手套操作的,假如戴手套都有这么好的手感,大家更是一片惊叹。读者如有疑惑,明年春时,去茶市场刺探“小朱”,你一看其茶就晓得了。据笔者知情,明年“小朱”还有新品类问世,你可一定要去尝鲜喔。可您见面一定要喊“王师傅”,因其真名是王远达。
茶之歌
好几年前,县委宣传部下文征集白茶歌,并有高额奖金,笔者那时就奔那五万元奖金,苦思冥想,写成《白茶之歌》,寄给宣传部,原稿就放在抽屉里睡觉,直到2008的在安吉旧事网上公开,想不到马上立刻被新华网“风华绝活”栏目收录,并惹起相关网络一片热衷,把安吉的人文美景和白茶姑娘有机融合,互为衬托,就白茶的地理环境、生长状况、美好质量、无痕、无迹地自然流露,使安吉白茶走向更宽广的舞台,火上浇油。今日就谈茶之便一并献给读者欣赏指正。 
     《白茶之歌》 
安吉中国竹乡,美丽的大竹海。
有一位可爱的白茶姑娘,你是花中牡丹鸟中凤凰。
白色晶莹  珍异无比,云外嘉木  气质非凡。 
茶圣向你礼赞,竹乡把你呵护。 
浦江源是你的乳汁,天篁湖是你的摇篮。
你长在深山,却名扬九洲。
佳人纤手点玉壶,杯中贡茗生灵味。
昌硕故里有你而飘香,千年驿站因你而增辉。
今日白茶姑娘要远行,竹乡人为你祝愿歌唱。(编者注:本文作者系作家协会成员 林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