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普洱茶初探-云南茶马王
发布时间:2024-09-13 点击:61
传统普洱茶初探-云南茶马王 (1)
主题词:普洱茶、传统工艺、熟茶、生茶、晒青、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陈化、湿仓、干仓
引子:
近年“生普洱”收藏与品饮之风渐起,青饼、青沱、青砖等茶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有了很多议论,有人说“熟茶可以喝,不值得收藏;生茶值得收藏,不能及时喝”;面对目前生普洱茶(青饼等)的加工现实,是否能挖掘传统工艺,制造能及时喝也值得收藏的传统普洱茶呢?同时,也有不少海外朋友建议,云南原产商是否不要太急功近利,把晒青毛茶实时就加工成团饼茶,也不要采用湿水渥堆工艺,而是让晒青毛茶自然陈化与发酵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再行作饼, 这可能才是传统普洱茶的真谛。因而,探寻普洱茶传统工艺与自然发酵的秘密,成了笔者最大的冲动。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历史悠久,近几百年来,普洱茶更是嗤声海内外。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是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即通常所说的“生普洱”。当然,“生普洱”的概念也是不准确的,用“生普洱”只是为了与采用 “渥堆”工艺的制成的现代普洱茶(即熟茶)相区分、呼应而已,用“生普洱”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以为“生茶”不能喝,熟茶才能喝。事实上,“生普洱”并非是生的不能喝,特别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过去准确的传统名称是“滇青茶”或“云南青茶”,而最古老的名字为“普茶”,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云南历史上生产了很多这样的茶,不止云南民间喝,藏区及海内外都大量消耗,目前剩余的老茶数量稀少,价值不菲也就这个道理。
现代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工艺是1973年左右采用的,普洱熟茶产品有其特点,茶性醇和,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可以说普洱熟茶,是在“传统普洱茶”基础上再加工的一个分支产品,优缺点不言自明,暂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近年“普洱茶”收藏与品饮之风渐起,争议也多了起来。首先是“生与熟”之争,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争。 “生与熟”这是一对矛盾,为了生茶(特别是青饼等)的快速陈化,有人采用了“湿仓”的方法,因而就有了“干仓与湿仓”的争论与较量;现代化杀青、揉捻、与烘干设备的使用,为了茶叶条索与香气,或其它的原因,就有了滇青与滇绿(烘青绿茶)之争。有些人不懂普洱茶,也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弄出了“普洱绿茶、普洱红茶”,或者是烘青饼茶、烘青沱茶,更使初入普洱茶道的消费者一头雾水。于是乎,大家迫切想知道:
普洱茶是如何起源与传承的?
什么才是传统的普洱茶?
传统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普洱茶会越陈越香?
普洱茶传播的过程中,那些环节导致了普洱茶的自然发酵呢?
普洱茶如何选购收藏?
面对上述这些议论和问题,促动着,也深深吸引着笔者去探寻普洱茶起源、传统工艺以及自然发酵的秘密,这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
那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神秘的普洱茶?是上天的恩赐,亦或是地设的机缘,或者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智慧与心血,或者是陈化的历史,也可能是茶马古道上马帮,还可能是茶马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等等,太多的理由让我心潮澎湃,太多的角度值得我们去探寻。
笔者所探寻的,也许只是传统普洱茶的一部分,通过不懈的努力,笔者悟到的是:普洱茶可以说是云南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积淀。只有神秘的彩云之南,才造就了传统的普洱茶,离开了云南的天、地、人,普洱茶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复存在。
要摸索“什么是传统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可以从(1)茶区、茶箐,(2)粗制工序(传统的晒青毛茶工艺),(3)再制工序,(4)运输,(5)存储消费等环节来考察。然后,在研究云南历史文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