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产业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4-09-13 点击:58
2017:天道酬勤
2017,安化黑茶产业,砥砺前行,再迈大步,安化县茶叶加工量7.5万吨、综合产值152亿元、税收2.8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15.4%、21.6%、40%。已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黑茶产量连续十一年全国第一。
—— 基地建设提质加快,产销形势持续向好
茶园基地建设从扩面转移到提质,坚守“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茶园战略,新栽植茶园面积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33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超过2万亩。以“茶乡花海”为代表的一批生态观光茶园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益阳市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茶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
茶叶产销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黑毛茶初制加工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5%,实现了茶叶加工数量与质量“双提升”,茶农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目的地市场更加广阔,销售定位更加精准,经销商代理、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等传统销售模式更加活跃,安化黑茶在全国大中型茶叶市场的占比明显上升。直销、个性化定制、众筹、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并日趋成熟。安化黑茶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驱动力被进一步激活,形成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良性互动。
—— 宣传推介高潮迭起,行业地位持续提升
“一品千年 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广告在央视持续播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推广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安化黑茶抱团参加北京、杭州、深圳、哈尔滨、青岛、长沙、益阳等地举行的茶事活动,并作为湖南唯一湘品应邀参加第八届世界地理标志大会。9月20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巡视茶博会湖南展区,品饮安化黑茶,对茶业创新给予点赞。首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暨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在益阳市举行,安化馆内展示的安化黑茶产品可追溯体系、无人茶馆、vr体验、自助泡茶机、o2o线上销售等系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安化60多家茶企抱团参展。在同时举办的安化黑茶文化周期间,举办了“安化黑茶之夜”,“第四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等多个不同主题的安化黑茶推介活动,高潮迭起。
△2017年10月组团参加第六届青岛茶博会
此外,《安化黑茶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农业部主办的杭州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且位居第三。“安化黑茶”荣获湖南十大农业品牌并位列榜首,成为湖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的典范。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农产品品牌网络声誉研究报告》中,安化黑茶入选“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网络声誉50强”,品牌知名度排在第八位。安化县茶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申请了98个国家(马德里同盟)“安化黑茶”国际商标注册。
—— 坚持科技创新求变,行业体系日趋完善
行业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安化黑茶研究院、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雪峰山区试验站、白沙溪安化黑茶企业技术中心、“顺天然安化黑茶健康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工作逐步展开并向纵深发展,行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桑香黑茶、辣木黑茶、黑茶有效成分提取与应用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以华莱公司研发的速溶茶、茶胶囊、茶牙膏、茶面膜为代表的下游产品推向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
△千秋界茶业生产车间
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行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安化县茶叶协会坚持公共品牌授权评审与行业秩序规范相结合,先后3次对已列入和新申请使用“安化黑茶”证明商标的企业进行了检查验收和评审授权,共有38家企业继续申请授权,其中35家企业通过评审;24家新申请授权,其中23家企业通过授权评审;授权使用“安化黑茶”证明商标的企业达到119家,其中县内106家,县外13家。安化县茶叶行业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以上,梅城、江南、经开区工业园的企业入园情况良好,施工进展顺利,其中:华莱科技、香木海、高家山、高马溪、千秋界等企业的新建和扩改厂房施工进度较快,部分开始投入生产。以茶叶深加工为核心,以包装、仓储、物流、科研、融资等配套服务平台为补充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
—— 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直播发布,2017年双十一当天,安化黑茶电商销售额达1682.77万元,在“中国电商扶贫行动”10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销售中排名第一。
安化黑茶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安化黑茶产业成长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成长性最好的富民主导产业。安化县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5亿元。安化县15万贫困人口,就有近7万人从事黑茶种植、加工及关联产业,其中已有5万余人实现稳定脱贫。
△云上茶业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
安化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在发展安化黑茶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农户自主创业,参与到包装、物流、旅游等关联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来,实现了全产业链与精准扶贫的无缝对接。茶叶企业积极与政府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其中华莱帮扶人数达2万人,八角茶业、安蓉茶业、建玲茶业、六步溪茶业等一大批茶企全面参与产业扶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集中采访安化黑茶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对安化黑茶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茶产业扶贫模式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代表性,值得推广。
2018:再上台阶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主导茶产业进入新时代的起航之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和千亿湘茶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发展之路。突出“五个一”的工作重点,即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管一批有机示范基地,抢占一批境外市场,培育一批茶技人才,办好一个盛大节会。具体工作目标: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以安化黑茶为拳头引领绿茶、红茶兼容发展,坚持“稳面积、提品质、强企业、响品牌、拓市场、严监管”的产业发展原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具体工作目标:茶叶加工量8.2万吨、综合产值180亿元、税收达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18.4%、14.3%。建设茶园基地2万亩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从七个方面推进:
—— 快速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实现茶园基地提质扩规
通过“农民自主发展、企业主动参与、部门项目扶持”的模式,推进茶园提质扩规,引导各类扶持资金、项目向重点茶区集中,重点支持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高效化茶园的新建与改造,逐步推进茶园登记发证确权和黑毛茶质量追溯。
推进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实施茶林间作,开展有机肥代替化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禁止使用违禁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完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保护茶园生态环境,重点支持有机、绿色茶园认证。
支持标准化黑毛茶加工厂的建设。加强现有茶园的管理,扶持黑毛茶加工厂规范发展,实现鲜叶就近收购和加工,提高茶园产出效益,保证黑毛茶品质和茶农利益,稳步推进安化黑茶原料原产。
开展茶树品种选育和扩繁。加强茶树资源和新品种的保护,建立安化黑茶适制品种引进和品比试验园,扩大储叶齐、碧香早等新品种繁育。
—— 加速茶企转型升级,扶持龙头企业引资引智做大做强
从产业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茶叶企业。加快行业优势资源整合,鼓励以实力强、管理优的茶企为主导优化组合,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省著名商标,加快组建安化黑茶企业联盟,年内实现1家茶企上市。
△天尖茶标准化仓储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转变。用差异化发展思路引导中小茶企精准定位、凸显特色,专心专意做精做特,形成一批茶品优且极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实现安化黑茶的生产专业化、档次多元化、品饮便捷化。
继续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对严格按要求落实产品生产标准、全程清洁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行业标杆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通过部门监管和行业管理,督促企业积极落实和创新国标、地标,积极开展厂房新建和整改维修、厂区环境整治、生产线清洁化及自动化改造,持续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
加大下游产业的开发。加快现有安化黑茶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全力推进安化黑茶饮料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加快以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茶点、茶席、美容、保健、医药、日化等新产品的研发,大力推动茶叶产品大众化、方便化消费。
—— 高效拓展销售市场,全面增强品牌影响力
完善公用品牌与企业自有品牌体系建设,加大公用品牌的维护和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作为品牌经营主体,打造公用品牌下的企业品牌。完成安化黑茶品牌形象店的统一设计,在国内大中城市开展推广试点。进一步加大“安化黑茶”国际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力度,力争“安化黑茶”获得出口hs编码。
组织茶事茶文化活动。将在2018年秋季承办第四届中国•湖南(益阳)安化黑茶文化节和中蒙俄市长峰会。选择极具潜力的目的地市场策划1~2次大型宣传推广活动,组团参加2~3次国内大型茶展和1~2次国际博览会,力争在全国各大茶博会和茶事活动上唱主角。
△黄沙坪古茶市
探索营销模式创新。支持企业依法发展“互联网+茶产业”的营销模式,探索与第三方电商平台搭建安化茶产品营销平台。利用“58众创”平台着力打造安化黑茶离岸孵化器,拓展销售渠道。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自建、战略合作等方式,拓展产品营销渠道,巩固边销、拓展内销、突破外销,建立覆盖广的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提高安化黑茶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曝光率和竞争力。
加大宣传推介的热度和力度。积极主动争取国内主流媒体对安化及安化茶产业的关注,强化公共品牌的宣传,让安化黑茶的品牌风暴刮遍全球。办好《安化黑茶》专业杂志、安化黑茶官方网站和安化协会微信平台。继续在央视、湖南卫视和影响力较大的纸质媒体和网站以及重点区域发布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广告。
加快安化黑茶国际化进程。引导企业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细分市场,准确定位企业产品和目的地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进一步巩固现有国内市场。制定安化黑茶出口行动方案,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安化黑茶国际宣传、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工作,抱团参加国际茶事活动,跨界跨区域协作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以此撬开安化黑茶规模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加快安化黑茶国际化进程。
——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监管队伍建设
支持茶企建立清洁化生产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健全县乡两级监管网络,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按照《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 的要求,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用市场和行政的手段督促茶企按照现代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坚守最严厉的食品生产安全底线。
强化地标贴牌和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的整顿和查处力度,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公共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展公用品牌维权打假,对侵权、伪劣假冒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规范茶叶市场营销行为。持续打击涉嫌利用安化黑茶产品进行非法集资、变相传销以及侵犯“安化黑茶”证明商标专用权,损害“安化黑茶”品牌形象的行为的违法活动。
—— 力促茶旅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用产业基础和优惠政策吸引战略投资者来安化兴茶,引进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大力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中医药产业、日用化工产业等周边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盛世茶都•中国黑茶大市场、黄沙坪古茶市的招商工作,大力引进黑茶产业链上的茶机、茶具、茶肥、仓储、物流等企业。
加快茶旅景区建设。加快黑茶特色小镇、茶乡花海、安化黑茶学校、盛世茶都•中国黑茶大市场、云上茶旅文化园、芙蓉山茶旅风景区等茶旅重点工程建设。以“天下黑茶 神韵安化”为主题,以“千年黑茶、万年溶洞、亿年冰碛岩”为载体,策划和打造多条以茶为媒的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安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茶旅一体化。
加快茶文化遗存挖掘和保护。开展茶马古道、茶马古镇、风雨廊桥等茶文化遗存和文物的调查,加强白沙溪茶厂老厂房、安化茶厂百年木仓、江南老茶行、黄沙坪古茶市、洞市老街、永锡桥、思贤桥等茶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协助组织编纂好《中国茶全书•安化黑茶卷》与《安化黑茶志》。
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深入挖掘、整理、传播茶文化,精心组织活动策划和包装设计,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
—— 发挥安化黑茶带动效应,重振安化红茶、绿茶雄风
巩固壮大红茶、绿茶发展规模。支持烟溪打造中国红茶名镇,支持褒家冲茶场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安化松针、安化红茶等老字号,建好中国湖红博览馆。
——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茶产业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投向茶产业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实用技术推广等领域。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展开战略合作,跟踪和引进行业最新科技成果。
强化基础研究。精选有影响、有高度、有实效的安化黑茶产业基础研究课题,采取向国内外高水平研发团队招标的形式,对安化黑茶生产机理、健康机理等基础性课题进行开创性研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行业服务平台。加强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建立产学研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完善安化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建立安化黑茶质量安全保障平台。与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建立茶产业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安化黑茶产业“十三•五”期间“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计划培训万名茶艺师和茶叶培植员、千名营销经理和茶业职业经理人、百名高级制茶师和高级评茶员。2018年以栽培、加工、茶艺、营销及产品质量安全等为培训重点。支持茶企从高等院校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