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茶故乡——蒙顶山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62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志士留下了许多吟诵蒙顶山茶的华章佳句,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顶山茶文化。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文明圣山的所在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开人工植茶的先河。后经南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传遍五洲四海;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辛亥革命,长达1169年,蒙顶茶一直是朝廷祭天祀祖专用茶;佛经“蒙山施食仪”,供奉专用“蒙山雀舌茶”皆于千年前发源于此;中国仅存的茶马司和历史最长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民族友谊的久远;源于宋代的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更是独具魅力,享誉海内外。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古称“西蜀漏天”。蒙顶山下的雅安有“雨城”之雅号,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顶”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雅安地处北纬30度,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西进为青藏高原,向东是成都平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雾缭绕,这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宜茶叶的生长。
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蜀中三大名山,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茶。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饮一杯蒙顶山茶,滋味清甘醇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在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蒙顶山茶最初的故迹。当年周武王会合四川的少数民族共同伐纣,巴蜀之茶就有进贡之记载——“园有芳翦香茗”。
最值得让人称道的是,公元前53年,植茶始祖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创人工植茶的先河,7棵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到清代时,蒙顶山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用石栏围起来,命名为“皇茶园”。现今,皇茶园遗址仍矗立于蒙顶山之巅。
一片茶叶染绿一个世界,一座圣山延伸一条古道。蒙顶山茶的另一个辉煌是开辟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维系着民族团结的千秋大业,一条茶马古道贯通古今东西。位于蒙顶山下的茶马司,则是我国现今仅存的古代官方茶马贸易管理机构的唯一遗址。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自唐代起祭天祀祖的皇茶产自哪里?——雅安。唐天宝年间始以蒙顶山茶极品,作为祭祀天地祖宗和圣人的贡品,连皇上也没有资格享用。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即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到公园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贵大师园仁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山茶成为了国家礼茶。
蒙顶山茶的皇茶身份一直沿袭到清代皇权没落之时。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