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果香清晰品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
发布时间:2024-08-17 点击:54
柑普茶作为普洱茶界的一个细分领域,近几年犹如一匹耀眼的黑马,正在以强有力之势态席卷整个普洱茶市场。其中不少的茶企业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柑普茶,今天,小编将要与大家品饮的一款茶,是来自圣和茶业的“柑香”柑普茶。让我们一同感受柑普茶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
基本信息参考表:
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
品牌 圣和茶业
年份 2016年
工艺 柑普茶
产地 广东新会
选料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新会西甲柑
包装 盒装
净重 250g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标准的品评方法,从包装、外形、内质和叶底四方面对圣和茶业的这款“柑香”柑普茶进行品评。根据八因子评茶法,最主要在外形上以形状、色泽、匀度和净度为主;内质以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为主。通过这八个具体方面对这款茶进行全面的品评。
一、包装·赏析
初次见到这款柑普茶,小编比较喜欢这种沉稳大气的明黄色调,加上包装盒上别出心裁的镂空“窗花”设计,让小编感觉这就像古时候的木质小礼盒,带有复古之味却不乏新颖,拿在手里重量感十足,有种别样的风味。
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包装复古、新颖
小编翻来覆去地寻找礼盒的开口在哪,发现在礼盒的侧面有一个仿古式的抽屉拉环,直接轻轻向往一拉,里面的柑普茶便呈现在眼前了,这种巧妙的设计,很像古时的精致的抽屉,给人一种神秘感,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抽拉出来看看。打开“抽屉”后,里面的柑普茶颗颗尽收眼底,排放整齐,一粒粒金色的锡纸包装,感觉特别像一份巧克力礼盒。
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内包装赏析
二、干茶·鉴赏
伴随着一阵柑皮的清香味,小编打开其中一粒柑普茶,造型迷你小巧,柑皮色泽黄褐稍深,果皮较薄,细看柑皮上有一片类似结晶的白色物体。据小编了解,这款“柑香”普洱茶,采用的是新会西甲村的小青柑和云南大业中晒青毛茶为原料,因其柑皮体态娇小,也被称为小青柑。
圣和茶业“柑香”柑普茶造型迷你小巧
三、内质·品评
虽然是独立包装,但我们发现小青柑的大小有些差别,于是选取一颗重为10g的小青柑进行品评。为了能让茶汁更好的浸出,小编将小青柑掰成几块放入盖碗进行品评,盖碗容量为110ml。
称10g柑普茶用于品评
洗茶:100℃水,即冲即出
考虑到茶叶条索稍显细碎,我们采用了快进快出的醒茶方式。醒茶阶段的茶汤,汤色红浓较浑浊,细闻杯底是非常浓郁的蜜甜香气,而盖子上的是非常清晰的果皮甜香,香气较锐,闻起来有些冲鼻。
洗茶汤色展示
第1泡:100℃水,6s
第一泡出汤后,汤色略比洗茶汤色红浓一些,欠亮;茶汤还未入口,可以闻到桔皮的果香味非常浓,入口品尝后,感觉满嘴都是柑皮的味道,喝过之后深吸一口气有清凉感。但可能是首泡的原因,普洱茶味还没有充分析出。
第1泡汤色展示
第2—3泡:100℃水,6s、7s
第二泡的茶汤色泽红浓较深,欠亮;入口品尝,感觉茶汤比首泡的厚度明显增加了不少,这一泡柑与茶的滋味也逐渐开始融合,滋味顺滑,茶汤在口腔内表现的较为饱满,但在咽下去时有些许的水味,可能是二者融合度还不是很高。
第2—3泡汤色展示
第三泡汤色红浓尚亮,香气充足,以柑果的香气为主;茶汤入口滋味较为顺滑,有厚度,柑与茶的滋味融合度稍有提升,但小编感觉柑皮的味道更突出一些,隐约可以在茶汤中感受到果皮的酸味,不过二者融合的滋味表现较为良好。
第4—5泡:100℃水,7s、10s
随着冲泡的进行,这款小青柑在四至五泡的时候,柑皮的味道更加清晰,汤色红浓较浅,尚亮,柑果皮的香气很明显,还顺带着茶蜜甜的香气,二者融合的香气呈现出令人舒服的状态;茶汤入口较为顺滑,柑皮的味道明显,是一种酸甜的滋味,而茶的滋味有所减弱,汤质较薄。喝过之后清凉感慢慢涌出,让小编感觉有点像在喝柠檬水一样。
第4—5泡汤色展示
第6泡:100℃水,15s
在这一泡小编适当延长了浸泡时间,出汤后汤色红浓尚亮,有清晰的蜜甜香;茶汤入口顺滑,带汤香较足,茶汤中的果酸感,是那种能让味蕾接受的那种酸酸的感觉。温嗅公道杯底,淡淡的甜香充盈着果皮的香味,二者香气的融合度较高。
第6泡汤色展示
第7—8泡:100℃水,20s、25s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这款小青柑的滋味逐渐变淡,不过汤色依旧红浓尚亮,带汤香充足,柑果香的酸甜味与蜜香的融合度依然很高;入口略带果酸味,茶味减弱,滋味平和,在第八泡的时候小编发现茶汤出现了明显的水味,所以就没有再继续冲泡下去。
第7—8泡汤色展示
四、叶底·鉴别
通过前面八泡的品评,这时叶底完全打开,呈现出了茶叶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叶底了解到每款茶更深层的细节。柑皮青色显黄,细看果皮的内侧有些残留的果肉,叶底较为粗糙,带梗,冷嗅后柑皮的清香味依然很足。
叶底展示
总结:圣和茶业的这款“柑香”柑普茶,香气整体来说表现较为丰富,无论是干茶或是冲泡后香气,柑皮的清香与普洱茶蜜甜的香气融合度叫人满意。整体的品饮过程柑果的酸味较为明显,而茶的滋味整体较淡,表现出不耐泡的特征,这或许与小青柑的果肉部分处理的不彻底有关。
随着柑普茶的市场越来越火爆,小青柑也成为柑普茶系列中的一匹“黑马”,各大大小小的普洱茶品牌开始涉足这片蓝海,纷纷推出自己品牌的小青柑。随着小青柑市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如何在源头上把控生产标准,用更严格的品控要求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是茶企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