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简体字七子铁饼:最早的七子饼茶实物,具有历史断代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8-16 点击:64
“七子”指的是多数,带着吉祥的象征意义,所以把七片圆茶置于一筒中,本身就带着传统中华文化浓郁的人情味。
云南当地人向来把内销的茶称为圆茶,侨销的茶称为七子饼,所以在吉祥的象征意义之外,七子也是市场区别的专用术语。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先生,就来谈谈“昆明简体字七子铁饼”。
▲七子饼茶
鲁文锋先生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历年收藏了百年宋聘、1952年红印、88青饼等珍品老茶,并将多年研究老茶经验,整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
据资料显示,最早在包装纸上正式使用了“七子”二字的饼茶,就是昆明茶厂的七子饼了。
如图所示,是前昆明茶厂普洱茶车间老师傅收藏的茶样,上面写着厂七子饼、昆明茶厂、1961等字,这片茶样可说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七子饼茶实物了。
▲1961年昆明茶厂的铁饼样茶
做为结束“印字级”茶的年代:开启“七子级”的普洱茶,这片茶有历史断代的意义。
不过有茶样并不一定代表有生产;而且当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名称处于不断的变动中,一直到60 年代末的名称才有“土产”的字样。
因此目前一般而言,比较保守的说法,大约是60 年代末期,昆明茶厂才开始正式压制七子饼茶。
而依据勐海茶厂老茶人的记忆,印字级的圆茶一直到文革初期都还有生产,所以在断代上,“印字级圆茶”和“七子级饼茶”的生产,在70 年前后,应该还重叠了几年。
▲1961年昆明茶厂的铁饼样茶
此外,根据老师傅的说法,早年压制的饼茶,没有包装纸,一直到后期才开始使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的包装纸,其中前面11个字用简体宇,一直生产到文化大革命期间。
依经验,目前市面上所见的这款茶都有简体字包装纸,而省茶叶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是在1972 年的6月。
▲“普洱藏家”鲁文锋老师珍藏·厚重型73小黄印
因此推论昆明简体字七子铁饼正式包装出口的年代,大约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70 年代中期左右。不过,不排除其中包含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经压制好,但是无法出口的茶品。
至于“铁饼”二宇,指使用金属模具压制的饼茶,以别于使用石模来压制的饼茶。
但是这里要分清楚,昆明茶厂使用的金属模具,和“蓝印铁饼”使用的模具并不相同,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比对,由王霞女士收藏的勐海茶厂金属模具,蒸气孔咸同心圆,至于昆明茶厂的铁饼模具(图引自邓时海著《普洱茶》页167 繁体版),蒸气孔是直排平行的。
▲压制模具
使用金属模具来压制饼茶,因为毛茶直接装在模具内,也就减少了解袋的工序。
但是一般而言,运用机器压制,施加的压力比较大,使得饼身比较硬,太硬的饼身并不利于普洱茶的后续陈化,所以有些茶到了香港仓储时,就被增加湿度来加速陈化了。
根据 1993 年出版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160 页这样记载:“鉴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昆明茶厂于1973 年试制大叶种普洱茶成功,乃在全省逐步扩大生产,开始自营进出口。
当年调香港德信行七子饼茶10.2吨……1974年在广州交易会上,成交出口港澳和新加坡七子饼茶12.37吨”。如今历史漫漫,岁月变迁,这些当年极受欢迎的七子饼茶,经过多年沉淀,终成今日经典。
参考资料:
邓时海《普洱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