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竟为何物?
发布时间:2024-08-02 点击:64
大红袍之于武夷山,就像龙井之于杭州西湖,铁观音之于安溪,有着6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历史名茶,大红袍原是武夷山当地茶树品种的名称,也是武夷岩茶的茶品名,史上因产量稀少,而弥足珍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武夷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及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的成功,“大红袍”在产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也成为武夷山茶叶的公共品牌之一。然而,公共意味着公有,人人皆可使用,这为乱象提供了滋长的条件。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大红袍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大红袍既是名枞品种名,也是一种商品名称。那么,大红袍究竟是何物?此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奇丹”、“北斗”等声称是“纯种大红袍”的茶,让消费者更加感觉“云深不知处”。
事实上,大红袍从茶名扩大为公共品牌是有原因的。据“国标”起草人之一王顺明透露,武夷山政府最初是以“武夷岩茶”来打造公共品牌的,但是,“因‘武夷岩茶’叫不响,而用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红袍来打造,名气一下子就打开了。”
此举不禁让人联想到安溪铁观音。在安溪,铁观音、本山、毛蟹、黄旦并称安溪“四大当家品种”,而随着铁观音的声名鹊起,其它三个品种渐渐被铁观音的“光芒”所掩盖,久而久之市场份额也逐渐被铁观音所挤占。铁观音几乎成了安溪茶叶的别称。
“纯种大红袍”,这一说法则来源于九龙窠石壁上的6株据称是“母树”的茶树。据多种文献记载,历史上大红袍母树只有三株,并有正副本之分。经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其中(如图)的1号、5号株同源,2号、6号株同源。目前,2号株被确认为正本株,其性状优良,品质优,经无性繁殖,后代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好。如今,在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种源,系30年前从福建省茶科所引回的2号株大红袍繁育的。至于“奇丹”、“北斗”,研究已证实,“北斗”与大红袍有遗传距离,并非同种同物。“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的遗传组成,民间多认为是大红袍的旧称。但是,“商品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认为,应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从种源的角度来看,大红袍基本已是正本清源。然而,在消费市场上,大红袍依然让人感到莫哀一是。许多商家都坦言,市面销售的“大红袍”很少是“纯种”的,多由几个品种拼配而成,使得每家店大红袍的风味都各不相同,一千家店就有一千种大红袍,以至于有茶客总结出这样的喝茶经验:武夷岩茶,不是肉桂,就是水仙。两者皆非,即大红袍。因此,随着肉桂、水仙这样个性鲜明的岩茶兴起,商品大红袍已沦为最没个性的岩茶,甚至是中低端岩茶的代表。
扩展阅读——五看大红袍母树 母树大红袍作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是游客来到武夷山必到的地方。多年来,由于缺乏茶叶方面的知识,一些导游又没有讲解到位,造成了许多游客参观母树大红袍之后,多少有点“趁兴而去,败兴而归”的遗憾。事实上,六株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正确看待它们,不仅能领
略到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加深对武夷山茶文化的理解。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母树大红袍呢?
一看生长环境。所谓岩茶,就是生长在武夷山景区方圆七八十公里范围内,种植在红色沙粒岩地貌中,采摘之后,以乌龙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武夷茶。也就是说,离开了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武夷茶就不具备成为岩茶的资格了。母树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位于武夷山最核心部位,这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茶叶生长。首先,小气候特点明显,光、热、水、肥资源丰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其次,此处土壤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富含有机物质,是典型的红色沙砾岩地貌,对茶叶形成岩韵有很大帮助;再次,这里的漫射光条件非常好,茶叶在漫射光中形成大量的氨基酸,冲泡饮之,既清且甘,回味无穷。可以这么说,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卓越的品质。
二看品种名丛。武夷山有中国茶树品种王国美誉,有性繁殖的中小叶奇种资源相当丰富。大红袍的六株母树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拥有优秀的基因,具备防病耐旱、免疫力强、馥郁芬芳、品味醇正等特点。与母树大红袍一样,武夷山的众多名丛奇种也具备这种基因上的优势。千百年来,武夷茶之所以能够风靡于世、屹立不倒,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的口感需求,正是这种优秀基因在起作用的结果。
三看栽培管理。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以凹岩寄植法栽培管理,从全国各地看,这种方法非常罕见。武夷茶品质优异,但产量不高,加之茶山载土不多,为防止水土流失,茶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凹岩寄植法,也叫盆栽式。他们从数里外的地方客土,将土壤担上茶山,在悬崖砌起石岸,将土壤垒筑起来,种上茶树,使得茶树生长在花草树木之间,用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茶青品质上乘,为武夷岩茶的进一步深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看制作技艺。作为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大红袍采用的手工制作技艺可谓巧夺天工、别具一格。事实上,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技艺工序繁复,做法讲究,在做青的基础上发明了摇青,在发酵的原理上采用了半发酵,既炒又焙,炒焙兼施展,是茶叶制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此,著名茶人陈椽先生曾说:“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雄视世界。”
五看岩骨花香。母树大红袍目前已经停采留养,即便在过去,其每年产量也仅为7两而已,因此被视为国宝。特殊的栽培管理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母树大红袍成为岩骨花香的代表,喝上一口,“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之感便从心底油然升起!武夷岩茶的第一要素是“骨”,概而言之,即岩韵,岩韵是岩茶内含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武夷岩茶讲究岩骨花香,不是不要茶的香气,而是在香气之上首重滋味,因为茶汤中的营养物质才是人们首先需要的。(黄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