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紫砂壶里的大胸怀
发布时间:2024-07-03 点击:68
为庆祝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100周年, 9月29日至10月14日,“陶都”宜兴明清至今的500件优秀紫砂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中展出。这次名为“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大展”的展览由商丘人任馆长的北京紫砂艺术馆承办。
据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介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大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以“紫砂”为主题设展。参展作品中,既有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明清制壶好手的传世精品,又囊括紫砂七老和现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名家的优秀作品,作品风格涵盖宜兴紫砂的全部风貌及时代特征,代表着当代紫砂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此次展出的紫砂精品分为“荆溪古器”、“大师风采”、“名人名作”、“丹青妙手”、“紫泥春华”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参展作品均为100件。其中,“荆溪古器”板块展出了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的十几件作品。
赵炎告诉记者,大展只是一个开始,今后,他还将带给大家更多精彩,还要把紫砂展办到宝岛台湾去。
让紫砂艺术走进大众
为了这次展览,赵炎已经准备了两年的时间。赵炎说,准备这次展览的契机是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同时也是荆溪与宜兴并县10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宜兴古代也叫阳羡,因阳羡与荆溪离得最近,1912年合并为一县为宜兴。宜兴过去的名气大不是因为紫砂,而是因为茶叶,唐朝时宜兴茶是贡茶,明朝中后期紫砂壶因茶而生。荆溪与宜兴并县100周年,很多宜兴人也已经淡忘了这段历史。通过这次紫砂展,正是想回顾这段历史,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
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在于模式的探索。这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由北京紫砂艺术馆承办,完全是官助民办这种新模式的探索。
这次展览完全是公益性的。展览的举办得到了众多紫砂大师、紫砂名家和紫砂收藏者的支持。举办这次展览,赵炎投入了上千万资金,他并没有刻意要得到什么回报,只是想让大家更好地、更大范围地了解紫砂艺术而已。
作为北京紫砂艺术馆第三届艺术节的一部分,这次展览的开幕式在恭王府举行,集中展示在国家博物馆。之后还将到多个城市巡展,向大众普及紫砂知识,让紫砂艺术走进大众。赵炎说,我们不要把这些好东西束之高阁,因为紫砂就是为人服务的,是因茶而生的,好东西一定要跟大家多交流,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