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文龙镇的长地山有茶园吗(第四话)

发布时间:2024-06-24 点击:59
1950年以后,随着梁氏家族的彻底衰落,梁桓丰茶号终业,清凉茶在昆明刚刚树起声誉又遽然消退,随后长地山的茶园归了集体,茶由国家的茶叶站直接收购,梁家的帮工们后来全成了长地山村的村民,梁家的茶地仍由他们管理,人民公社时期他们为专门的茶户,口粮由公社供给。
长地山很大,方圆20多平方千米,除了周家、梁家在长地山有茶园,邓家和高家也在长地山有茶园,邓家在长地山有100多亩茶园,高家也有七八上亩,都是民国时期所种,周家、梁家、邓家、高家留下的茶园其茶树种梢方法都是满天星顺坡栽,在景东县凡满天星顺坡栽的茶树其树龄都不会超过250年,这种种茶法是汉族人或汉化较重的蒙化人的栽种法,无量山的千年茶农倮倮人和侎俐人,他们的茶树是种在地埂上和古道两边。
汉人们不是长地山最早的种茶在汉人们没迁来御笔山、长地山时,长地山有过乌蛮人的村寨,长地山小组村子所在处海拔已有1900米,这个海拔高度是古代乌蛮及其支系、倮倮人、侎俐人居住的海拔高度,长地山村村子前边有几棵三四人才能合围的古核桃树,古核桃树旁还有古井,核桃树下有条通往无量山主峰的千年古道,挨近村子的古道边和台地地埂上还保留有10多棵树围超过100厘米的古茶树,这10多棵古道边、地埂上的古茶树其树龄明显大于周家、梁家留下的茶树,这10多棵特大的茶树应是长地山原住民倮倮人或侎俐人所种。
汉人们明朝洪武年间才到川河坝、清凉街带驻兵,这些明军及其后代在明代占有大量坝区叫地搞军电,他们用不着上海拔1900米高的长地山村居住种茶,进入清代明军留下的车屯广失去特权后才会上高寒山区定居种茶。长地山周家、梁家留下的百年以上的茶园其海拔线都超过1850米,周家、梁家是在沿着倮倮人、侎俐人留下的茶地扩展种茶。
梁家人完全可以在海拔1400米的响水村梁家大院附近种茶,但梁家人却不辞辛苦地要上2000米高的长地山种茶至少在明代汉人们还不懂得在1400米以下的坝区热区如何种茶,还没找到适合低海拔热区种植的茶种,汉人们在高寒山区种茶是向倮倮人和俫俐人学的,其茶树的种子也是向倮倮人、侎俐人要的。
长地山村古核桃树下的古道与黄草岭的刊木通道相连相通,长地山南诏国时期已有乌蛮人的村寨,乌蛮人有自己固定的耕地,已在自有地的地埂上种茶,长地山村那地埂上、古道边留下的大茶王传递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信息。乌蛮人迁走了,他们把一千多年前银生茶的种植方式留在了长地山,也将银生茶的种子留在了长地山。
长地山村保留下来的10多棵地埂茶站立的地点,距山下的银生古城直线距离不到10千米,今天站在那10多棵地埂茶下,仍能看见山下的银生古城遗址,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长地山地埂上的古茶树与银生古城遥相对望,这诸山若以银生城为起点来量距离,最近的产茶的山便是长地山了。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