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苏仙黄尖茶与苏耽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4-06-24 点击:86
苏仙黄尖茶产于大别山脚下的信阳市商城县苏仙石乡。是属于信阳名茶,以其芽壮满毫、清香持久、汤色嫩黄明亮、滋味甘醇而饮誉豫南。苏仙黄尖茶的出名,与苏耽求仙学术最后成仙而去有关。该乡境内有一条“子安河”,河边几块硕大的巨石上,至今还留有“仙人”的两个脚印,清晰可见。
相传西汉末年,有个姓苏名耽字子安的人,其父早逝,母子相依为命,住在商城县境内的大苏山北麓。苏宅紧依石槽河东岸,门前怪石嶙峋,宅后绿竹满园,黄鹤纷至。
苏耽幼秉天赋,天资聪颖,5岁习文,7岁善剑,成年后精通天文地理,立志为天下人荡邪恶,扶正气。但时逢战乱,兵祸连年,民不聊生,加之瘟疫流行,田园荒芜,十室九空。苏耽欲酬心志,拜别慈母,踏遍青山,寻师学艺,普度众生。
在大苏山朝”中有一隐居的得道真仙,道号“朝阳真人”。这天,正静坐洞府,忽然心血来潮,屈指一算,知是苏耽来访。便将拐杖抛出洞府,变成一只猛虎,口衔住苏耽,腾空而起,直落洞内真人座前。苏耽从惊恐中睁开眼,见到真人忙跪拜于地,口称师父,向真人诉说诚心拜师、求学仙术、拯救苦难百姓的心思。真人听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取出金丹数粒,交给苏耽后说:“求学仙术非一日之功,拯救百姓乃当务之急,你先将此丹拿回,用大缸化水,让邻里百姓都喝上一匙,便能解除眼前瘟疫。”
苏耽按真人指点施行,果然灵验。待乡邻们饮服后,苏耽将缸中所剩残渣余水泼洒宅旁空地,不久便生出无数棵嫩黄叶芽小对,摘下嫩叶放人口中,甚觉甘甜清凉。苏耽屡试,还有清凉解毒之效。这就是最初的“黄尖”茶树。
此后,苏耽求仙学术之心更坚,再次辞母上山拜师。临行前他嘱咐母亲,教乡邻们遍种茶树,如果瘟疫再发生,可用井水煮茶饮服,以避疫害。两年后,瘟疫复泛。苏母日夜操劳,煮茶救民,终因劳累过度,以致油尽灯灭。乡民们深感厚德,筹资把苏母葬于苏家宅后,并把苏耽所住之地改名“子安镇”(苏耽字子安),宅前河流更名“子安河”。
苏耽从师三年,学成炼丹术后返回故里,闻母已故,悲痛欲绝,当夜在母坟前守孝。突然雷雨交加,第二天雨过天晴,有数十只黄鹤飞临苏门,苏耽在母亲坟前三拜之后,于门前岩石跨上黄鹤,升仙而去,在石上留下两只深深的脚印,至今犹存。人们怀念苏耽母子,将此石叫做“苏仙石”,“子安镇”改为“苏仙石镇,今苏仙石乡因此得名。苏耽乘黄鹤去,留下“足迹”在人间,可是,苏氏母子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他们留下的昔日避邪驱疫的茶树,如今已长得漫山遍野,经当地茶农精心炒制,生产出“苏仙黄尖”、“苏仙银峰”等名茶,成为当地人民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