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缺位下的利益博弈—金骏眉商标纠纷始末

发布时间:2024-06-24 点击:79
金骏眉从诞生到蹿红,短短5年时间,既演绎了茶界传奇,又贡献了一出茶界商标纷争的热闹活剧。在金骏眉商标纷争即将破晓之际,让我们以笑傲江湖的心态回顾一下事情的始末吧。
缺乏法律意识陷入商标困境
姓名:正山茶业公司江元勋、梁骏德
身份:金骏眉的发明者与贡献者
战斗优势:金骏眉的发明者,具有商标申报的天然优势
战斗劣势:发明之初缺乏法律意识,未注册商标,错失先机
战斗实况:2005年,在正山茶业公司江元勋、梁骏德等人的努力下,研发了这个新品种,当时正山茶业并没有立即注册商标。并与同村的其他茶厂,一起推广生产金骏眉。客观来讲,当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研发出金骏眉时,无论是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或者梁骏德本人注册“金骏眉”商标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金骏眉的发明者与市场推动者,他们具有申请商标的天然优势。但或许因为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或许没想到金骏眉的巨大市场,一再错失良机。种种因素积累至今,使得金骏眉陷于今日的乱局困境中。
以“集体智慧”为号 将商标纷争拖入读秒
姓名:以桐木茶业公司为首的16家武夷山企业
身份:金骏眉的推广者、经销者
战斗优势:拥有“集体智慧”的口号,拥有众多的支持者
战斗劣势:没有参与金骏眉的创制过程,不具备独立申请商标的资格
战斗实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江元勋、梁俊德同村的茶厂的金骏眉制作工艺已经相差无几,而金骏眉也旋即跻身名茶行列,身价倍增。从2007年起,以桐木茶业公司为首的16家武夷山企业申请金骏眉注册商标,这些茶企以金骏眉品牌建设的参与者与贡献者的身份表示,由某一家企业来垄断金骏眉的商标是不合适的,他们表示,金骏眉应属“集体智慧”,拥有共享、共赢的心态才是做大做强金骏眉乃至整个正山小种红茶产业的关键所在。虽然“人民利益”的旗号很大,但是由于不具备独立申报的资格,只能打着“集体智慧”的旗号作战。
5年乱局 呼唤法律现身
在金骏眉声名鹊起,创造中国红茶神话的同时,市场乱局已现。如在山东茶叶市场,“武夷山金骏眉”、“桐木关金骏眉”等招牌缭乱人眼;巨大市场利润加上无商标状态的刺激,山寨版金骏眉层出不穷。目前,山东已出现了鲁版金骏眉的身影。乱局导致金骏眉品牌失效,销量骤降,长此以往,纵然天生英才也难逃厄运。
有识之士呼吁:有了金骏眉商标,不一定有金骏眉的繁荣;但没有商标的法律保护与规范,一定是多败俱伤、一败涂地。金骏眉商标保护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